吏部尚书袁中,是一位公认的脾气极好的人。

    当年朝堂之上与人议事,对方将他说得哑口无言之后,竟然得寸进尺地朝他吐了一口唾沫。就在众人以为可以目睹一场朝廷命官拳脚相加的闹剧之时,袁中只是随意地擦了擦,在众人惊呆的目光中还以笑脸。

    有人私下里嘲讽袁中毫无血性,不是真男儿。要是换了自己,早就一拳挥过去教对方做人了。

    事情过去二十几年了,当年吐唾沫的那位死在了一场动荡之中,而出言嘲讽的那几位,越走越低,不知道沦落到了哪个州县去做官。只有袁中,带着一张温和的笑脸,一路走到吏部尚书的位置。

    元丰元年的恩科,主考官正是袁中,那一年所有榜上有名的士子,全都要毕恭毕敬地叫他一声恩师,这也算是做主考官的福利之一。

    因为是恩科,最后录的人数并不多,只有九十四人。除了状元榜眼探花前三甲留在了中枢以外,其他人都被下放到各州县府去补缺。对于位列二甲第七的靳川,袁中恰恰有些印象。

    国朝初立,各级官学还未运行,寒门连生活都艰难,更不用说花高昂的钱财去购买笔墨纸砚这些读书人的标配了。能够在元丰元年就参加恩科并取得名次的学子,无一不是出身于大家族,没有钱财的后顾之忧。

    靳川是个例外,有个非常有远见的母亲,即便家境贫寒,也拼命咬牙供着他读书的一应花销。靳川也很争气,虽然没有摘获三甲的桂冠,却也是金榜题名,获了进士出身。

    放榜那天,榜上有名的学子们有人欢呼雀跃,有人喜极而泣,只有靳川,引着自己的母亲来到榜前,将自己的名字指给不识字的母亲看,然后当着所有人的命,恭恭敬敬地给老人家磕了三个响头。

    也就因为这三个响头,让袁中对靳川留下了印象。后来靳川去了都安县做官,袁中也就渐渐忘了他。

    万万没想到的是,今天会在皇帝的御批信笺上看到他的名字。袁中看着京兆府三个字,眉头皱成一团。

    从穷山恶水的都安县到泰安城,是毋庸置疑的提拔。更不用不说同等职位的情况下,京官默认要比地方官大上一级。

    但即便是这样,还不足以让袁中惊讶到这个地步。 _o_m

    泰安城只是一座城,虽然不属于任何一州,但为了方便管理,就将泰安城及附近的县镇都括了进来,单独成立了京兆府。也正因此,泰安城内的官员,被称为京官。虽然地位超然,但其实京兆府的官并不好做,除了在天子脚下,一言一行都可直达天听之外,整座泰安城里不知道住着多少位达官贵人,皇亲国戚。光是隶属于六部的官吏,就接近千人之数。在这种情况下,京兆府想像其他的县令,刺史一般说一不二,根本不可能,只能乖乖地夹起尾巴做人。

    京兆府尹谭吉夹着尾巴做人做了六年,终于无法忍受了,虽然只几岁,却生了一身的病,告老还乡去了。如今京兆府尹的位置上已经空了两个月,袁中挑来挑去,死活找不到一个合适并且愿意坐上那个位置的人。

    如果是普通的任命,自然不会由赵光亲自安排。如今看来,这位正七品的都安县令,即将要连,迈入大员的序列了。

    是什么样的际遇呢?让这个出身贫寒的小子可以一步登天?

    袁中笑了笑,在吏部特有的推举官员任命的文书之上,写下靳川的名字。

    “没有什么事情是会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要采用不同的策略,除了因地制宜,也要注重因时制宜。”张不周歪斜地靠在椅背上,跟对面的靳川唠叨着。

    “就像老靳你一样,当初都安县人口少,有几个衙役就够用了,现在不也扩大了队伍?我那天看见李晟那小子,领着十几个人巡街,威风得很。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既然人民公社大食堂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情况了,取缔了就行了。。(本章未完!)

    第一百八十六章 做官

    ”

    靳川笑道:“我就问了问怎么处置,你就这么多话。这大食堂毕竟是你的主意,到底是怎么个章程,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我哪敢乱做决定。更何况,这食堂盖起来也用了不少人力物力,就这么弃之不用了,有些可惜。@精华\/书阁*首发更新~~”

    张不周点点头:“这话说的还算有点道理。当然不能就这么荒废了。这样吧,有没有兴趣,一起开一家酒楼?”

    靳川愣了一下:“开酒楼?这里方没有人烟,谁会来这吃饭。要开也是在都安县城里开啊。”

    “瞧你那没见识的样子,正是因为谁都想得到应该在县城里开,所以我们才要开在这。人无我有才是做生意的思路,咱们要做就要做高端,你想想,这里有什么是县城里没有的?”

    靳川疑惑道:“这里有什么,这里除了一条大江什么都没有了。哦,不对,再过些日子,这里会有两条大江。”

    “这就对了,要的就是这两条大江。你想想看,到时候岷江到了这里,被新堤一分为二,滔滔而去。再加上远方的几座山,这叫群山夹玉带,一堤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锦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云上花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云上花开并收藏锦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