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之为二郎山。这伙强人,打家劫舍,也杀人放火,实在是无恶不作,更兼守着这数州咽喉之地,每日干着坐地生财的行当,可谓钱多贼强壮。

    沐白不敢一人过这二郎山谷,只好远远逗留数日,终于等到了一支官府行伍。料那二郎山贼人就是

    胆大包天,也不敢与那官府做对,沐白便上前表明心意。

    见沐白一介书生,正欲进京赶考,那领队的官人也是客气有加,允沐白与之同行一程。

    谁知到了那二郎山脚,还未进谷,便见近百强人林立,旌旗猎猎,更有二人骑着高头大马,体格魁梧,杀气萧腾。

    见前有山贼如此之众,那领队官人并不见有慌乱之色,依然骑马行走,不疾不徐。

    走到了近处,沐白才知原来自古官匪是一家。领队官人抬了一千石生盐赠与二郎山强人。那二郎山葛大当家亦是亲手奉上黄金百两,摆下长桌酒肉,与行伍官兵一同饮酒作乐。

    沐白见之,沉默摇头,正欲继续赶路前行,不料却被山贼截了下来。

    沐白身无长物,那山贼截他作甚?原来是那领队官人,见沐白面上有不喜神色,担心其万一进京高中,揭发了此番行径,那便是万万不得了。

    不过那领队官人却也是尊师重教之人,不愿伤他一个书生性命,便教二郎山贼人收去,安排个写信教字的营生也好。正好那二郎山众贼人也需要这么一个先生,抢了周围几镇的大姑娘小媳妇儿上山暖被窝,现在那后山里,早已是妇幼多如过江之鲫。

    沐白手无缚鸡之力,强不过这官府行伍,也脱不了二郎山贼众的捆绑,只好乖乖跟着进了山,闷闷做起了教书先生。

    那些贼娃哪里是读书的料子,每天就是有样学样的喊打喊杀。在家里都是连他们娘亲都敢打的主,在这课堂上更是不听管教,没有每天赏这教书先生一巴掌就已经是十分客气了。

    心中十分想念娘子,也盼着能得条生路好继续进京,可是呼天喊地都不应又有什么法子呢?这些贼人又是十分了得,就是惹了其它几个山头,也不见被人收拾掉。没有办法,沐白只好耐着性子,尽力教着孩子们断文识字。一段时间下来,却也发掘出了几个可教之才,让沐白在苦愁之中,感到一丝欣慰。

    冬去春来,眼见又到了一年春闱之日,沐白苦闷更甚,又是想念娘子,遥知佳人盼归期,人在山中人不知。正可谓欲寄雁书如天远,难销愁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梦,轻叹更在孤枕上。

    山中的妇人们对沐白这白净书生倒是十分喜爱,借着送娃上塾的便当,经常给沐白送来些饭食衣褂,每次也都不忘调戏取笑他一番。后来那二郎山的葛二当家在一次厮杀之中,被另一伙强人杀于乱阵之中,留下了几个娇俏少妇,守着寡极是难耐。

    其中一少妇,二八年华,生的颇有一番姿色,数次对沐白暗送秋波,芳心暗许。

    虽不知去时年月,不过沐白心念娘子

    ,对那妇人的传情示意,并不作回应。如此数次下来,那妇人便断了念想,却在不足月后,被葛大当家发现与一个毛贼苟且暗合,被当众砍了脑袋。

    行刑之日,沐白也恰巧路过那断头之处。妇人披头散发,骂天咒地,看到沐白身影,却投来一缕柔情,随后她的头落于刀下。

    感慨一番,沐白回到自己的住处读起了书来定下心神。几次出山行事,那些贼人,竟也给沐白搜刮回来不少可读的书简。

    翻看片刻,那妇人临刑前柔情相送的那一幕却在沐白心头萦绕不去。

    心中实在烦闷,沐白放下书简倚窗伫立,眺望来处。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似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草长莺飞,夏花秋月,白雪隆冬,沐白在这二郎山贼窝里蹉跎度日,又是两年光阴从指缝一去而逝。

    天道沐白可怜,这时给了他离去的时机。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仙逆长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莺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莺歌并收藏仙逆长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