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笑的担忧并非是杞人忧天。

    如赵行说的一般,他的折子已经摆在了赵光的几案上,刚开始看到里边内容的时候,赵光的怒气不可抑制地生起,可没用多久就平静了下来。

    他了解赵行。

    如果说是赵篆,赵隶,赵楷,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个上了这封折子,换来的下场肯定是赵光的勃然大怒,但赵行不一样。这孩子,说好听些是心思单纯,说的难听点,有点缺心眼。

    从小到大,只要是正确的事,赵行就会坚持到底。什么善意的谎言,什么权宜之计,这种说法在赵行这里都行不通。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让人头疼的很。这也是赵光将他放到国子监任职,并任由他创办弘文馆。每日里和那些书生吵来吵去,自己也能落点清闲。

    既然如此,赵光对赵行的提议有了兴趣。让张不周入国子监读书一事,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

    赵隶将事情办的很糟糕,当然,从一开始就没对他抱有什么希望。针对张不周的行动,可以看作是一次警告,给张家人的警告。

    这个警告,目前看来,张韬听懂了,所以他乞求辞去剑南道节度使一职,自己准了;张一温也听懂了,所以他称病不出,在满朝上下等着他接任户部尚书一职的时候,张一温却闭起门来谁也不见。而赵光也仿佛将户部没人主事的情况忘了个干净,就连门下和尚书两省的几位重臣,也绝口不提选选官的事。

    没人知道赵光到底在想什么,君心难测,若是真的能猜测到他的心思,可能真的就一步登天了。

    但对朝臣们来说,有人不敢猜,有人不愿猜,有人不想猜。@精华\/书阁·无错首发~~伴君如伴虎,行差踏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既然如此,还不如老老实实地按照皇帝的命令做事就好,至少没有性命之忧,丢官之虞。君不见,户部尚书赵守正,就因为出言顶撞,反驳了皇上的旨意,被贬去了尚书一职吗?这已经是法外开恩的下场了。

    前朝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说法,是民间编来嘲讽当时的几位中枢重臣,唯唯诺诺,整日里只会明哲保身,对皇帝的命令,不分对错地执行。虽然坐稳官位十几年,但家族名声也被丢干净了。

    赵守正不愿意做这样的人,所以他才会当廷质疑赵光的旨意。在和吴道言一番长谈后,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确有些莽撞。不过,有件事恐怕不只他自己记挂,满朝文武都同样关注。

    那就是,储君的人选。

    现在想来,那日顶撞赵光,他之所以生气,并非是因为自己反对封王的旨意,而是因为自己提起了储君一事。皇帝是个特殊的职业,再没有哪个职业会像皇帝一样,需要尽可能早地确定下继承人,这可是能动摇国本的大事。

    赵光身体不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尽管他极力掩饰,又怎么能瞒住一些和他并肩作战多年的老臣。赵守正之所以如此在意此事,原因很简单,赵光迟迟不立太子之位,朝臣们的心思就活泛起来。每位皇子都有可能,那如果能早早的就押对宝,将来的回报无可限量。杜绝结党营私,严禁朝臣与皇子之间有勾结,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早立下太子,将勾连的土壤铲除干净。

    封王大典的相关事宜,都已经安排了下去,也算是井井有条地开展了,眼下真的需要赵守正亲力亲为的,还真没什么要紧事,就等着几位皇子回京了。下了值,和礼部的同仁打了招呼,赵守正朝着泰安城一家有名的酒馆走去。

    鲜字楼是泰安城里最特殊的一家酒楼。它既不是消费水平最高的,也不是装修最为豪华的,也不是地段最好的。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这家酒楼有背景。

    在***贵族多如狗的泰安城,能够称得上有背景,这家店身后的那位到底何等尊贵可想而知。这些年关于鲜字楼的传说有很多,有人说见过某部的郎中在这喝醉了洒闹事,砸碎了两个碗而已,。(本章未完!)

    第一百七十七章 饭前饭后

    第二天被上官申斥不说,刑部和大理寺联合出动,将他家从里到外查抄得干干净净,果真搜出了不少贪墨的证据。下了狱没到三个月就被砍了。他那个富商儿子,准备了三万两的银票,硬是不知道该求谁。

    也有人说,在这家店里,见过当今天子,来去都很低调,但对这鲜字楼的菜肴,赞不绝口。

    赵守正自然知道幕后的主人是谁,也知道那些传说虽然有些离谱,但大多八九不离十。按照他的习惯,是不会选择这么招摇的地方的,谁让张一温最喜欢吃鱼呢。没办法,只得早早地订了雅间,除了一条清蒸的时令鲜鱼之外,让店家按照两人份再准备几道菜,点了一壶最普通的茶,等着张一温的到来。店里的伙计却是个有眼力的,不知道是认得他还是猜测到他的身份,自作主张地将那壶普通茶水替换成了极为珍稀的普洱。

    茶水入口,觉察到不对劲的赵守正不动声色,既没有冒失地点明并非自己所点的茶,也没有不近人情地让伙计退回去,算是承了幕后主人的人情。

    张一温来得极其准时,刚好是菜端上桌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锦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云上花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云上花开并收藏锦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