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英法进入到指责俄国的阵营,一大堆欧洲国家也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加入对俄国的指责行列中,就像刘鹏所说:
“这些国家的外交几乎就是在看大国的眼色中不断修改的。”
而在圣彼得堡,虽然还处于春天,甚至已经临近夏季,但是在冬宫的人却感觉到了比平时更加寒冷的气候,这种气候不是天气本身,而是人心,或者说是那位沙皇陛下。
碰-——
一个画着圣母像的花瓶被尼古拉扔在了地上,在那些碎片中,还能看到半块落款;
【汉国西京制瓷场】
制造以及年份已经没有了,但是还是能够看出这个花瓶的出产地,说来也好笑,这个花瓶是去年尼古拉过生日的时候,汉国赠送的国礼,因为画着精美华丽的圣母像,尼古拉很喜欢,所以放在自己的办公室内,但现在,他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喜欢。只剩下了无尽的“羞辱”。
花瓶所在的国家正在用最“卑鄙下流”的手段对付他的帝国,甚至说出了让俄罗斯帝国道歉赔偿的话,这是高傲的尼古拉所不能接受的。
冬宫内,尼古拉的胸口不断的“起伏”,脸色通红,显然这段时间被气的不轻。
在这几天内,他用了他这辈子最多的脏话去辱骂汉国,诸如“汉国猴子”,“美洲小偷”,“无耻混蛋”等,他所认为已经足够“羞辱”对方的词汇。
毕竟他是贵族,是皇族,从小就被要求言行规范,能骂成这样,也可以看出尼古拉到底气成什么样了。
“缓”过来后,尼古拉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早已褶皱的衣领,对一旁战战兢兢的侍从吩咐道:
“通知大臣们来开会。”
“对了,阿拉夫现在在哪里??”
这个时候的尼古拉突然想起那个在汉国待过,了解汉国,但是因为后来惹怒他,被他降职,最近因为战争又官复原职的将军。
“陛下,阿拉夫中将正在高加索。”
听到这话,尼古拉“嗯”了一声,随后便没了下文,毕竟他可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以及他现在对汉国的“束手无策”。
而在接下来的会议中,尼古拉照例把汉国大骂了一顿,随后便下令对汉国做出最后“通牒”。
基本就是汉国指责俄国的翻版。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几天后,也就是俄军快要占领巴尔干两个公国的时候,英法同时对外宣布“调停”失败。
五月十一日,汉国对外宣布与俄罗斯帝国进入战争状态,并向俄国公使馆递交宣战书。
而在俄国,因为大西洋电报修建的原因,第二天上午十点,俄国同样对外宣布与汉国进入战争状态,并递交宣战书,同时勒令驻俄国公使,在七十二小时内离开俄国。(因为时空原因,提前修建)
因为这个举动,汉国同样做出反击,对俄国公使同样采取了相对应的驱离措施。
而在山海街,英法公使看着坐着马车离开的俄国公使,脸都笑开了花。
对于他们来说,最怕汉国和俄国打到一半不打了,联合把他们卖了,现在汉国和俄国彻底闹掰,这也就意味着双方的关系已经破裂,一时是很难修复的。
既然不能修复,他们就有自信支持汉国打下去了,直到打到符合他们利益“底线”的地方。
随着汉国和俄国互相宣战,最先响应的就是目前正在“饱受”侵略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苏丹称呼汉国是“秩序捍卫者”,“正义之光”,“抗击沙俄的勇士”。
并期望汉国向欧洲派遣军队,用以抗击“残暴”。
而汉国则表示,目前还需要动员,以及“调整”,并希望奥斯曼“顶住”,“马上就来”。
对于这些,奥斯曼自然不满意,直到又提供了一批武器弹药后,才“暂时”放过了汉国。
而在美洲,随着阿拉斯加入汉,汉国也向当地派遣了官员,并对当地的俄国皮草商,征收高额“买命钱”。
并且调遣西海岸的一个陆军旅,以及三个海军陆战队团,组成远征军,打击勘察加,乃至远东一带的俄军。
总人数也才不到一万二千人。
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远东的俄军本身也没有多少,再加上路途遥远,运人不如多运些弹药。
看似只有一万多人,但据后来后勤部的人说:
“我们给了他们超过自身两倍的弹药武器,也就是说这一万人,实际火力以及弹药储备,应该是三万人。”
而在本土,其实按照动员令,实际已经动员了三个军,十万人的欧洲军。
这批欧洲军,其实就是在合适的时候顶上去的。
之所以是十万人,是因为按照和英国人的谈判,汉国若想拿到援助,以及战后利益分配,最低得是十万。
并且这十万不能是临时拉出来的,必须是齐装满员的正规军。
当然,这里面有没有“水分”,那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汉国的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国家的外交几乎就是在看大国的眼色中不断修改的。”
而在圣彼得堡,虽然还处于春天,甚至已经临近夏季,但是在冬宫的人却感觉到了比平时更加寒冷的气候,这种气候不是天气本身,而是人心,或者说是那位沙皇陛下。
碰-——
一个画着圣母像的花瓶被尼古拉扔在了地上,在那些碎片中,还能看到半块落款;
【汉国西京制瓷场】
制造以及年份已经没有了,但是还是能够看出这个花瓶的出产地,说来也好笑,这个花瓶是去年尼古拉过生日的时候,汉国赠送的国礼,因为画着精美华丽的圣母像,尼古拉很喜欢,所以放在自己的办公室内,但现在,他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喜欢。只剩下了无尽的“羞辱”。
花瓶所在的国家正在用最“卑鄙下流”的手段对付他的帝国,甚至说出了让俄罗斯帝国道歉赔偿的话,这是高傲的尼古拉所不能接受的。
冬宫内,尼古拉的胸口不断的“起伏”,脸色通红,显然这段时间被气的不轻。
在这几天内,他用了他这辈子最多的脏话去辱骂汉国,诸如“汉国猴子”,“美洲小偷”,“无耻混蛋”等,他所认为已经足够“羞辱”对方的词汇。
毕竟他是贵族,是皇族,从小就被要求言行规范,能骂成这样,也可以看出尼古拉到底气成什么样了。
“缓”过来后,尼古拉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早已褶皱的衣领,对一旁战战兢兢的侍从吩咐道:
“通知大臣们来开会。”
“对了,阿拉夫现在在哪里??”
这个时候的尼古拉突然想起那个在汉国待过,了解汉国,但是因为后来惹怒他,被他降职,最近因为战争又官复原职的将军。
“陛下,阿拉夫中将正在高加索。”
听到这话,尼古拉“嗯”了一声,随后便没了下文,毕竟他可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以及他现在对汉国的“束手无策”。
而在接下来的会议中,尼古拉照例把汉国大骂了一顿,随后便下令对汉国做出最后“通牒”。
基本就是汉国指责俄国的翻版。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几天后,也就是俄军快要占领巴尔干两个公国的时候,英法同时对外宣布“调停”失败。
五月十一日,汉国对外宣布与俄罗斯帝国进入战争状态,并向俄国公使馆递交宣战书。
而在俄国,因为大西洋电报修建的原因,第二天上午十点,俄国同样对外宣布与汉国进入战争状态,并递交宣战书,同时勒令驻俄国公使,在七十二小时内离开俄国。(因为时空原因,提前修建)
因为这个举动,汉国同样做出反击,对俄国公使同样采取了相对应的驱离措施。
而在山海街,英法公使看着坐着马车离开的俄国公使,脸都笑开了花。
对于他们来说,最怕汉国和俄国打到一半不打了,联合把他们卖了,现在汉国和俄国彻底闹掰,这也就意味着双方的关系已经破裂,一时是很难修复的。
既然不能修复,他们就有自信支持汉国打下去了,直到打到符合他们利益“底线”的地方。
随着汉国和俄国互相宣战,最先响应的就是目前正在“饱受”侵略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苏丹称呼汉国是“秩序捍卫者”,“正义之光”,“抗击沙俄的勇士”。
并期望汉国向欧洲派遣军队,用以抗击“残暴”。
而汉国则表示,目前还需要动员,以及“调整”,并希望奥斯曼“顶住”,“马上就来”。
对于这些,奥斯曼自然不满意,直到又提供了一批武器弹药后,才“暂时”放过了汉国。
而在美洲,随着阿拉斯加入汉,汉国也向当地派遣了官员,并对当地的俄国皮草商,征收高额“买命钱”。
并且调遣西海岸的一个陆军旅,以及三个海军陆战队团,组成远征军,打击勘察加,乃至远东一带的俄军。
总人数也才不到一万二千人。
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远东的俄军本身也没有多少,再加上路途遥远,运人不如多运些弹药。
看似只有一万多人,但据后来后勤部的人说:
“我们给了他们超过自身两倍的弹药武器,也就是说这一万人,实际火力以及弹药储备,应该是三万人。”
而在本土,其实按照动员令,实际已经动员了三个军,十万人的欧洲军。
这批欧洲军,其实就是在合适的时候顶上去的。
之所以是十万人,是因为按照和英国人的谈判,汉国若想拿到援助,以及战后利益分配,最低得是十万。
并且这十万不能是临时拉出来的,必须是齐装满员的正规军。
当然,这里面有没有“水分”,那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汉国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