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的脚步声响起,随着房门关闭,一切陷入了寂静中,只剩下舱室外哗哗的流水声。

    这一夜,拓跋珪失眠了……

    ——————————————

    一路无事,船队向西到潼关后转而向北。

    途经关中、河东,两岸有鲜卑、氐秦军队眼睁睁看着挂着兖州和陈字大旗的两艘巨舰也不敢拦截。

    他们平生就未曾见过如此巨大的船只,都争相驻足观望这两只庞然大物。

    尤其是后面的运输船,足足有五层楼塔高的船身露出在水面上,船大约三十余丈长,五丈宽。

    船上层耸立着三层高低错落的桅杆,桅杆上的风帆染成通红色,现在这些风帆已全部收起,水手们有节奏地喊着统一口号,“嘿吆、嘿吆、嘿吆……”。

    ————————题外话

    这个时代华夏的航海技术已经很发达了,只是北方游牧民族没有见识过。

    早在一百五十五年前的三国时代,东吴的孙权曾派遣卫温、诸葛直组织大型船队远征夷洲(今台湾省)。

    当时吴国造的战船,最大的上下有五层,可载三千名士兵。

    至于孙权乘坐的“飞云”、“盖海”等大船更是雄伟壮观。

    而在晋初中国已有了指南船,这是航海罗盘的最早运用。

    自五胡进入中原后,不少具有航海经验的青州、徐州人阖家扬帆出海躲避战祸。

    从此,中原的造船技术传播到了海外。

    据史书记载,这些远赴海外的汉民甚至远航到了硫球群岛。

    他们的后人建立了琉球王国,在中原战乱平息后,琉球王国于隋代时期请求归顺。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中原地区造船技术倒是开始衰退,许多技术终至失传。

    但此时的东晋造船术依然是令人叹为观止。

    ————————书接正题

    武壬挑选的都是膀阔腰圆,力大如牛的兖州水军,日夜轮班划桨,有风时扬帆,半个月后,艨艟战舰和运输船组成的小特混舰队来到了君子津。

    这是“几”字型黄河右上边角那个位置,位于云中郡治下的沙陵县(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乡古城村,君子津是否在这个地方,史学家一直存在争议,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

    君子津也是这一段黄河中最大的渡口,当年苻坚派遣幽州刺史、行唐公苻洛等征伐拓跋代国,西路军总指挥邓羌率领李柔、张蚝等人就是从这里渡过的黄河。

    (见本书二卷第142章)

章节目录

东晋,我来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千户陈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千户陈公并收藏东晋,我来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