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刘娥感受到,自己的这种能力,会威胁到她的权力。

    尤其是在两者意见有所分歧的状况下,想要拿捏好这个分寸,可谓是困难之极。

    不过,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虽然谈话过程当中刘娥的确表现出了这种疑虑,但是,赵祯回顾了一下自己的应对,应该还算是不错的。

    至少从结果来看,他预想的目标是达到了。

    说白了,昨天的那场谈话,虽然是因为丁谓的挑衅,让赵祯临时决定要拿贬黜寇准的制书来做文章。

    但是,要对刘娥展示出自己的态度和政治能力,却是赵祯早就确定好的策略。

    昨天的谈话,刘娥在试探他。

    但是反过来说,他其实也在试探刘娥,试探她对自己这个小皇帝到底是什么态度。

    后世的传言当中,大多认为刘娥存着效仿武后的心思,所以对历史上的赵祯防备甚严。

    但是经过昨天的试探之后,赵祯可以大致判断,至少现在,刘娥还没有这样的野心。

    目前来看,她虽然对自己有所防备,但也是在尽力栽培,希望他日后能够顺利安稳的接过大权的。

    所以,有限度的展示自己的政治能力,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是在刘娥的容忍范围之内。

    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被鼓励的。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还是那句话,必须要时刻把握分寸。

    仔细的梳理了昨天的一切之后,赵祯勉强总结出了一点经验。

    那就是,在大的政治观念上,他可以和刘娥有所分歧,但是,暂时不宜在具体的事务上和刘娥意见相悖。

    涉及重大事务时,尽量不要提出具体的建议,如果真的需要提的话,那么尽量在私下以委婉的方式提出。

    在此基础之上,赵祯只要不直接干涉朝堂,那么小范围内的一些事情,刘娥可以有限度的允许他自行做主。

    今天的早朝,就是明证。

    换了往常时候,赵祯若是赖床,刘娥必定会命人把他强行拉起来撵去上朝,但是这次却没有。

    一方面是因为赵祯昨晚确实睡得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娥在看到赵祯昨天的表现之后,对赵祯的心智成熟程度有了一定认可,所以开始放宽了对他的管束。

    事实上,这才是他昨天最大的收获。

    关系的建立和改变,本就是在一次次相互试探当中逐渐确立的。

    虽然冒了一些风险,但是对赵祯来说,他不仅摸索出了至少是未来一段时间行事需要把握的原则,更从刘娥的手中,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

    有这两者打底,他接下来才能慢慢的去了解大宋,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刘从愿的动作很快,没过多久,就匆匆而回。

    不过,他带来的消息,却着实是让赵祯有些意外……

    “你说,大娘娘要赦免寇准?”

    赵祯看着面前的刘从愿,眼神中闪过一丝讶然。

    闻言,刘从愿思索了一下,道。

    “回官家,倒是也不能说是赦免,太后娘娘的意思是,寇准毕竟曾是宰执,虽有过错,但当年之事,早已时过境迁。”

    “且先皇晚年病时,曾多次念起和寇准的情分,为了全先皇之愿,可命寇准以太子太傅之职特令致仕。”

    这话说完,赵祯反而皱了皱眉,问道。

    “特令致仕?”

    致仕这个词他听说过,就是官员的退休制度,但是特令致仕,又是个什么说法?

    于是,刘从愿解释道。

    “回官家,依朝廷典制,文官满七十岁方许致仕,寇准今年刚满六十一岁,并不符合致仕之例。”

    “故而,太后娘娘说,念在他多年操劳的份上,便让他带职归乡,留半俸以颐养天年,也算彰显朝廷浩荡恩德!”

    这样吗……

    赵祯摸着下巴,陷入一阵思索当中。

    按照他记忆当中来看,宋代的致仕制度还没有明清时期那么完善。

    这一时期的官员,致仕就是干干脆脆的罢去一切官职特权,回归到平民百姓的身份。

    虽然不少官员致仕仍然享受待遇,但那一般都需要另有恩旨,并非致仕制度本身的待遇。

    不出意外的话,宋朝带官致仕的习惯,应该是在以后几十年里才慢慢出现的。

    但是,如今看刘娥的这个意思,应该是打算现在就打破此前的惯例了。

    实话说一句,寇准到底致不致仕,对于赵祯来说,并没有什么可在意的。

    因为按照他的记忆来看,这位寇相公,活不过明年,就要撒手人寰了。

    退一步说,就算是他活着,如今刘娥秉政,他也绝没有任何复起的可能。

    所以,真正让赵祯在意的是,刘娥为什么要单独为了寇准,而打破之前的惯例?

    最容易想到的一种可能,就是收买人心。

    毕竟,如今寇准已经完全无法威胁到刘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北宋官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月麒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麒麟并收藏北宋官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