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潮州大海盗徐栋,后有双屿岛李光头,我不招兵买马,难道和这些海盗讲道理吗?

    但是人从哪招?你们是朝廷,可以光明正大在地头上拉个募兵处,我咋办,我放个募兵处那不成造反了?所以我只能在南澳(澳门)招人,招的也都是一些活不下去没饭辙南逃的国人,当然南澳那地界乱,免不得招进些日本人、南洋人还有葡萄牙人。

    可就算如此,你们也不能就给我扣一顶倭酋的大帽子吧。”

    “行了行了。”周延不耐烦的开口打断:“现在你不要跟本官扯这些没用的,徐海在台州作乱,事情闹大了,朝廷震怒,这事你必须要给本官给朝廷一个交代。”

    汪直也不犹豫,直接说道:“骚扰浙江最大的海盗叫陈思盼,就是和徐海叔父徐惟学勾结的那个,这样,我替朝廷除掉这陈思盼还浙江一个太平。”

    “好。”周延点头:“如果你能说到做到,本官会替你上书内阁讲情,不将你当做朝廷讨伐的逆贼倭寇。”

    汪直嘟哝了一句:“我本来就不是。”

    随后又开口。

    “周大人,不过我也有一个条件。”

    “说。”

    “朝廷能不能考虑开海?”

    周延断然拒绝道:“不可能!”

    “不是,这图什么啊。”汪直起身摊手问道:“现在福建、广东多少海商,这些所谓的海商说难听点不都是海盗?为什么他们做海盗,就是因为朝廷不开海可他们想赚钱,还有什么能比海贸更赚钱?

    做海贸风险大,就要招人手,朝廷不支持那只能从外面招,从外面招夷人那就不可避免混进日本人、南洋人,所以才有今天这般局面,弄的我大明朝好像处处是倭寇一样。

    我在日本居住我清楚,日本这个弹丸之地如今竟有几十个国家之多,到处打作一团,就算日本统一,这个弹丸小国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侵略我大明。

    更何况说像今天这样,从渤海、山东到闽浙、粤澳,处处都是倭寇,哪来那么多倭寇啊,周大人,您是一省蕃台,站得高看得远,您心里清楚,所谓的倭寇,不都是朝廷给扣上帽子的商人吗,人家也想本本分分,奈何朝廷砍头的刀都落下来了,总不能束手待毙吧。”

    周延丝毫不受汪直的言语影响,摇头说道:“这事没得商量,你去讨伐陈思盼和徐海,朝廷就放过你,不然,那就战场上见真章吧。”

    “知道了。”

    汪直拱手告辞:“周大人,我这次也算是替朝廷效力了吧。”

    “除掉陈思盼对你是有好处的,朝廷开不开这个口,你也会除掉他。”

    汪直叹气:“我是真想和周大人、和朝廷合作,是你们不愿意。”

    “自古以来,你见过官府和贼合作做生意的吗?”

    “周大人你也别说的那么冠冕堂皇。”

    汪直呵呵一笑:“朝廷一心想要剿灭我们这些海商,为的其实也是一个利字,江南织造局、泉州市舶司两年没出过船了,他们倒是想出海做生意,可是出了海就是船毁人亡,朝廷财政撑不住了,这才想要灭了海商好和外国人做这海贸的生意。

    为什么朝廷就是不愿意合作,非要铲除掉我们,那是因为朝廷中有人想独吞这份通海贸易中无穷无尽的利润财富,所以,他们宁愿打几年仗、死多少兵民不在乎,只要能把我们这群人彻底铲除掉。”

    说完这话,汪直深吸一口气,最后冲着周延撩袍跪地,恭恭敬敬叩了一记响头。

    “周大人,当年汪直在闽粤两地做生意,是蒙了您的照拂才有今天,这些年,汪某人也已经尽力斡旋,此次离开,日后怕是再不会有踏上我大明土地的那日了,您多保重吧。”

    扣罢起身,头也不回的离开。

    汪直自己心里清楚,当朝廷决定动兵的那一刻,就不会再有任何回寰余地,最终,他汪直还是会成为大明朝廷的讨伐对象,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倭酋。

章节目录

首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煌煌华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煌煌华夏并收藏首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