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位于浙江西北部,地邻歙县、黄山,因此这地界四面环山、地貌呈盆地状态,新安江几乎贯通了整个淳安。

    因而,交通不便和漕运发达这两个略显矛盾的状况同时集中在了淳安身上。

    对于靠耕种为生的百姓来说,淳安是贫困的,对于守着码头,靠水吃水或者跟运司衙门跑船做工的漕力汉子来说,淳安又是福地。

    淳安的经济支柱基本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就是传统的农耕业,占比大概在五成。

    第二就是漕运,漕运业占了淳安三成。

    最后两成便是淳安当地的蚕农,他们搞了家庭作坊,弄上一架织机便可解决温饱问题,这算是淳安的手工织造业。

    陆远这些天也看过淳安县衙的账册,去年也就是嘉靖二十五年,淳安县衙的税赋为粮一万九千四百石、布两千六百二十匹、银五千九百两。

    统算下来大概折银为两万一千两。

    这还没有算漕运。

    因为漕运的税不在淳安县衙,而是在运司衙门,也就是在省里。

    不然的话,大概可以收到两万七八千的样子。

    富县。

    毫无疑问的富县。

    两万一千两只是明面上的财政收入,这钱是要押送国库的,别忘了,淳安县上上下下还有一千七百多名衙差、杂役和义勇要吃饭呢。

    这些人的钱朝廷可不发,全靠着淳安县自行解决这笔财政支出。

    因此什么进城钱、摆摊钱、开门钱就都冒出来了。

    乡下的百姓进城要交钱,一個人头十文钱。

    摆摊卖东西要交钱,一个摊位一天十文钱。

    商铺开门做买卖,一天要交二十文钱。

    除了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以外,还有报官钱。

    打架斗殴、房屋失火、偷鸡摸狗、邻里纠纷,甭管什么原因吧,只要惊动了官府或者说被巡城的衙差发现,哪怕衙门没‘帮’什么忙,只要出了现场就要收钱。

    一次五十文,概不还价。

    因此靠着这些,淳安县衙每年的隐性收入便高达三万两。

    三班衙差每年发四身衣服、八两银子。

    杂役每年发两身衣服、五两银子。

    义勇每人发一套布甲和兵器、每年发十两银子。

    折算下来,一年下来一千七百人大概要发出去两万四千两。

    剩下的六千两,一半作为衙门公费,用于修葺县衙和对上接待,另外一半就是知县、县丞、主簿、教谕、六房吏目等县衙主要官吏们来分了。

    一般来说知县、县丞、主簿三人就要分走一半,即一千五百两。

    仅此一项就要比俸禄多出十倍不止。

    “淳安是福地啊。”

    陆远在一群人的簇拥下登上城内小船,望着沿河边上繁华的酒楼、妓院、赌档,同身边的邓连三感慨道:“富裕安宁,不愧是江南宝地,本官在京师三年,常闻国家财税,九成出于江南,此言诚实不虚。”

    不善言辞的邓连三并未接话,沉默应对。

    陆远笑笑,也不再多言。

    小船乘风而行,很快便来到城东,肉眼可见的繁华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破败简陋的矮舍和嘈杂的嚷嚷声。

    随处可见的垃圾堆满街头巷尾,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一名名衣衫不整的地痞露天支起了赌桌,亦或是三三两两的成群结伙,讹诈骚扰着过路行人。

    偶尔也能看到几名巡逻衙差,可这些衙差的出现并非是为了维系治安,似乎对这里的混乱早已习惯,他们的到来也只是来收钱罢了。

    赌桌收钱、商户收钱、摊贩收钱,连着野鸡娼寮个个不落,总而言之一句话,凡是有营收的地方都挨个去收钱。

    甚至连路过的老百姓挎着菜篮子都要收钱。

    “哟,这地界还有公子哥乐意来呢。”

    陆远一行人的出现自然吸引了不少目光,有些个地痞流氓仗着人多势众就敢上前来骚扰。

    虽说陆远这边看起来不似好惹,但这群地痞素来横行惯了,加之又是自己的地盘,便也就胆大起来。

    若只是比人多,陆远这边不过区区十几号人可是不够看。

    陆远皱眉,冷声道:“滚开!”

    “小子,你说什么?”年轻的地痞梗起脖子,刚欲开口叫骂就被邓连三一把掐着后颈提了起来,紧跟着就是一记重拳砸在了腹部,当即痛的弓起身子,活生生像一只虾米。

    七八名地痞都傻了眼。

    上来就动手,脾气那么暴躁吗。

    挨了揍的地痞头子跪在地上哇哇大吐,面色苍白下还不忘对着陆远撂狠话:“小子,有种别跑,等着老子去叫人。”

    好狗血的桥段。

    陆远突然有些后悔来这城东了,于是便摇头。

    “走吧。”

    他不喜欢装逼打脸的情节,更不想看看这地痞背后的所谓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首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煌煌华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煌煌华夏并收藏首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