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横扫淮泗,使得九江、九江、沛国南部和汝南南部的大旱,除了天灾之外,也是**。

    刘封觉得只要依托这些大河大湖修缮水利,哪怕不能完全避免旱情,至少也能极大的缓解旱情和灾情。

    淮泗地区人口百万,土地肥沃,河流众多,乃是膏腴之地。

    可经历了这场大旱之后,淮泗变成了人间地狱,百万以上的人口十不存一。

    曹操南下之后,又开始大搞拆迁,搬走数万人,逼的剩下的数万人南下投奔孙权。

    这膏腴之地的淮泗,就此变成了八百里无人区,也成了魏吴之间最大的一个主战场。

    双方在这里拉锯了数十年之久,十万人以上的战争就高达两位数,堪称三国之最。

    三国之中最耀眼的将星之一,大魏吴王孙仲谋,就是在这里奠定了他此威扬天下的声名。

    孙家有长江作为依托,可以容许淮泗变成白地。

    可对于徐州来说,淮泗可就成了心腹之地,后方粮仓了。

    只要能够撑过这一关,这两郡立刻就能化为刘备父子的基业。

    要知道几十年后的邓艾在得到了司马懿的全力支持后,仅在九江郡芍陂湖畔修建广曹渠、百尺渠,渠通颍水、淮水,浇灌了二万顷田地不说,还沟通了三百余里水运大道,简直是事半功倍之效。

    更重要的是,这些田地年贡三百万石粮食,虽然那是八二开的曹式屯田法,换了刘备这样的仁厚人,只要有的选,是肯定不会收到这么重的。

    历史上刘备在徐州、豫州和新野时候,税率都是较为轻薄的,直到赤壁之后,没了刘表的援助,军队又大规模扩张,这才开始加重了税收。

    以刘备目前的税收政策,如果以屯田制度来计算的话,这部分粮食应该能收入两百万石。如果是以民户制度来计算的话,那会少上不少,恐怕只能收入一百多万石。

    两者之间要差上数十万石。

    但不论是哪一种,都意味着徐州能多收上百万石的粮食,数千万钱的财帛,以及更多了百万人口的人力资源。

    为了淮泗的百姓,为了刘家的基业,刘封愿意拼上一拼。

    其中刘封的一个很大的底气,就是水车、翻车等水利设施的升级。

    在东汉时代,其实就已经有了简陋版本的水车和翻车,但不论是功效还是性能,都远远不能和刘封拿出来的草稿相提并论。

    刘封拿出来的可是宋代大成版本的水车和翻车,使用了上了轮轴齿轮系统,而且还能连续接力使用。

    以两个水车接力的情况下,引水落差甚至能达到四十丈。

    而且在研发的过程中,刘封还强调的希望能便于组装,以及零件尽量同模化,做到基础版的零件通用。

    可别觉得这是非常高难度的事情,这个时代的零件远远没有后面工业时代的高精尖,要做到这点其实并不难,只要做的时候大致注意好尺寸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检查了水车,翻车等水利设施后,刘封相当满意。

    负责水车项目的周姓工匠也给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接下来就是在徐州大力推广水车和翻车为核心的引水灌溉体系,一方面能继续提升徐州本土的粮食产量,同时还能锻炼出一支专业的水利工程队伍。

    这支队伍将会在下半年开战之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于徐州军占领的地区开始建设水利设施。

    “阿银干的很不错。”

    投石机还需要后日出城查看实战情况,可水利设施这一块确实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得到了刘封的赞许,鲜于银很是高兴,刘法等人则流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不过他们却不嫉妒,一方面大家都是被刘封收养的孤儿出身,彼此之间的感情不错。而且他们年纪也不大,虽然开始接触权势了,却还没有变味,或者说没有全部变味。

    另外一方面,大家分工不同,对各自分掌的事情也都很有自信,鲜于银能得刘封嘉奖,不过是刘封恰好最先检查他这部分的工作罢了。

    当日下午,刘封继续拉着刘儿营的少年们开会,要求必须建立起四到六支六百人以上的水利建设团队,其中每支团队得包含二十至三十名工匠,确保可以管理万人以下的农夫团队。

    刘法当即领命,保证在一周之内做出预案,交给刘封审阅。

    刘封这边在紧锣密鼓的做着准备,打算一举覆灭袁术,鲸吞扬州。

    扬州的孙策恰好也在谈论北边的邻居。

    此时,孙策高居于堂上,下面分坐着手下的将领们。

    左手第一人自然是他的舅舅吴景,右手第一人则是孙策的表哥徐琨。

    后世的东吴的确是以右为尊的,可那是从大魏吴王时代才开始的。

    这会儿还是同主流社会一样,以左为尊。

    在吴景和徐琨下面,则是程普、黄盖、陈武等老将新锐。

    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孙策麾下各部的实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父刘玄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网文老大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网文老大爷并收藏我父刘玄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