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者出发后,栗腹紧跟着对赵国边境发起突袭。

    燕赵两国边境霎时爆发大战。

    燕军正式出发以前,栗腹身着戎装,披着红袍站在点将台上,意气风发的高呼道:“二三子!赵王几次凌辱我们的君王,赵王一直轻蔑我们燕国,我们一定要向残暴的赵王雪耻!”

    “雪耻!雪耻!”台下的燕军将士跟着高呼雪耻。

    “在出发前我还有几件事情要教导各位,我们这一次是为了向赵王复仇,而不是像赵人,所以我大军所到之处必须对赵国百姓秋毫无犯,遇到投降的士卒要尽可能的予以优待,就像当年乐毅将军对待齐国那样!”

    乐毅当年讨伐齐国时,一直打着讨伐齐王的名义,燕军对齐国百姓秋毫无犯,因此齐国百姓箪食壶浆,燕军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乐毅率领燕军一路高歌猛进打入临淄。栗腹当年只是一名小吏,但他却有幸跟随乐毅攻入临淄。

    栗腹并没有打过多少仗,但他知道这一次要讨伐赵国,必须运用当初乐毅对待齐国的战术。

    “还有一件事情,我要声明!我们这一仗必须速战速决,像闪电一样直插赵国的心脏邯郸!因此大军进攻的时候,所有人必须奋勇前进,我不希望有任何人口出怨言,明白了吗?”

    “明白!”台下的将士们发出一个响亮的呼声。

    栗腹训完话后,接下来他又和他的部将们语重心长的交谈了一番,在他的激励下,所有人都斗志昂扬,仿佛这一战还没有开始,燕国就已经胜券在握。

    先锋部队已经出发,栗腹转过身走上一辆戎车,戎车实际上就是战车,古代君王出征时都会乘坐戎车。但是当今天下国君已经不会再乘坐戎车出征,戎车就成为了将领们出征时的标配。

    栗腹所在的位置是中军,中军是燕军最精锐的力量,中军集中了燕军所有的战车,而在这个时代,战车还没有被完全淘汰,战车在战场上是可以起到主宰作用的,许多强国都会用战车的多寡来形容自己的强盛。

    通常一架战车至少要有三名甲士操作,三名甲士之中,左边的人持弓主射,是一车之长,被称为车左,右方的甲士持戈,负责在战车冲入敌军阵中之时和敌军进行近距离拼杀,被称为车右,坐在最中间的被称为驭者,负责驾驶战车,掌握战车的平衡。

    当然了,一架战车是有至少五名步兵跟随的,步兵除了要护卫战车,还要负责对战车进行维修、补给,除此以外,护卫的步兵还要负责携带粮食、箭矢、盾牌等等。因此拥有一个一千乘战车的国家在这个时代都是非常强悍的。

    燕国是个万乘之国,顾名思义也就是有战车一万辆,而其余的三晋齐秦楚也同样是万乘强国。除了万乘强国,天下还曾经有五个千盛强国,分别是卫、郑、鲁、宋和中山。

    现如今除了七个万乘之国,其余五个千乘之国里只剩下卫国和鲁国,而且这两个国家衰落的很严重,早就不是千乘之国了。

    同样,燕国衰落的也非常严重,早就没有战车一万乘了。事实上燕国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万乘战车,燕国这个万乘之国有名无实。

    前些年燕国还经常被千乘之国中山国按在地上摩擦。

    栗腹深知燕国如今的虚弱,他这次出征率领了五万大军和600乘战车,这些部队几乎是燕国的全部精锐,如果他们损失了,燕国20年都恢复不了元气。

    燕国宣战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赵国,在有心人的推动下,整个赵国陷入一片空前的绝望。

    老人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过他们的孩子,妻子也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他们的丈夫,他们每天都在忍饥挨饿,田秀依靠宣传好不容易坚定了赵人抗击秦国的决心,随着燕国对赵国的战争,整个赵国的士气跌到谷底。

    燕国对赵国宣战的消息,很快被送到了王宫,滑稽的是栗腹派出的使者在此时才到达。

    看着栗腹派来宣战的使者,赵王手都在颤抖,他感受到了欺骗,羞辱,愤怒!而燕使同样瑟瑟发抖,他生怕赵王会斩了他祭旗。但好在赵王很有君子之风,竟然放他离开了。

    送走了宣战的使者之后,赵王立即召开了朝会,赵国的高级官员全部被聚齐。

    昔日百官议事的大殿中央放置着一座巨大的沙盘,沙盘上标注着赵国各地的城池,山谷和河流。

    会议一开始,赵王就阴沉着脸说道:“燕国对我们宣战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

    众人点了点头,表示知道。

    赵王拿了一根指挥棒,走到大殿中间,指向沙盘上的赵国边境的几座城池,说道:“都说一说,你们认为燕国的主攻方向会放在哪里?”

    楼昌咽了咽口水,率先说道:“臣以为赵国的主攻方向会放在代地,因为代地距离燕国更近,臣认为燕国会优先攻打代地!”

    赵王听完楼昌的话,又把目光看向田秀,说道:“司寇认为呢?”

    司寇一般都是掌握情报的,不过田秀这个司寇并没有自己的情报,幸好他来文宫前,有人向他报告了燕国进攻的消息,因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战国帝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君子于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君子于役并收藏战国帝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