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杰被老汉这一跪,搞得有些尴尬,赶紧上前再次扶起了老汉。

    “两位大人,这收成真的不少了,老汉管着这片贫瘠地,往年种小麦,可能亩产一石都没有,如今的收成,算是非常不错了。”

    “老人家放心,我没有怪你。”

    朱仲杰微微笑道,这个时候巡抚李鉴一路小跑了过来,来到朱仲杰身前,倒头就拜。

    “下官宣大巡抚李鉴,拜见镇国公,大都督。”

    李鉴这一口带着浓烈四川口音的官话,引起了朱仲杰的兴趣。

    “起来吧李抚台,听口音,你是四川人?”

    朱仲杰后面的几个字,用的便是四川话,李鉴闻声一愣,随即一脸微笑的用着四川话说道。

    “国公也是四川呢啊?下官成都府安县人士。”

    “安县,安县不错,山清水秀的。”

    朱仲杰随意的回了一句,显然不想过多的扯这个话题,后世的他便是跟着父母从小在四川生活,当然会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不过前两月在四川时,他却没怎么说过四川话。

    而后,朱仲杰在附近不停的走着,对于红薯等物的长势是相当的满意,不止是红薯,不远处的土豆长得更加的好,说起土豆,刘老汉的脸上更是笑开了花。

    “大...国公爷,两位大人,这土豆的收成可是最高的,比起红薯来,还要高的多,老汉种地几十年了,没想到临了还见到了这几种神物,真是开了眼界了。”

    宋应星几人也是不停的点头,确实,这土豆,红薯的收成已经远高于普通的小麦了,虽然没有小麦好吃,但是却能填饱肚子啊。

    “土豆你们今年只种了一茬吧。”

    “回国公的话,确实是一茬,这玩意老汉还是第一次种,没什么经验。”

    后世土豆可以说菜市场极其常见的一个品种,朱仲杰在书上看过一段简略的介绍,只是说山东,河北,甘肃,陕西等地适合种植,某些地方可以一年种收两次。

    再多的,朱仲杰就不是很清楚了,将自己的知道说了出来,宋应星也是点了点头。

    “根据之前的史料,确实有这个说法,不过具体还需要试一试才知道。”

    “嗯,确实如此,李抚台,今年红薯,土豆等所有新品种的收成都要由各各州府负责将其收拢,由巡抚衙门派人进行收集统一运往京师工部,到时候再由朝廷分发到各省去,三年内,本国公向陛下保证过,三年内要让大明再无饥荒!”

    朱仲杰郑重的说着,宋应星,李鉴二人纷纷领命。

    巡视完一圈,朱仲杰相当的满意,不过只看了这一地,看不出什么问题,所以朱仲杰打算将宣府所有种植新品种的地方去一趟,虽然不可能走到每一块田里去看看,但是了解个大概还是没问题的。

    一路上,朱仲杰不停的询问着李鉴关于农业上的知识,李鉴居然都能熟练的答出来,这绝对不是一月一年之功,李鉴的话,更是让百科全书宋应星都不停的点着头表示认同。

    这让朱仲杰对他不由的刮目相看了起来,心中也有了提拔李鉴的想法。

    李鉴的年龄算不上大,不过也不小了,放在后世,都是快退休的年纪了。

    不过在大明,这个年纪正是迈入京师朝堂的年龄。

    而朱仲杰,早在刚回京之时便已经有了扩充六部的打算。

    因为随着朱仲杰不断的施展拳脚,大明现有的部门已经完全跟不上节奏了。

    其中即将开海贸易应该归谁管?

    境内的贸易又该归谁管?

    还有就是这农业,又该归谁管。

    当然这些分类其实在六部都有管辖,但是摊子一铺开以后,六部就显得有心无力了。

    所以,朱仲杰打算对六部进行一些细微的更改和增加。

    例如户部只应该管财政税收,而不应该管商贸。

    兵部与大都督府有些冲突,只不过朱仲杰还考虑好怎么分工。

    所以朱仲杰打算增设商部,学部,农部三部。

    而这个李鉴,朱仲杰打算安排举荐其担任首任农部尚书,不过在这之前,朱仲杰还打算考一考他。

    “李鉴,你觉得将红薯等新品种推往全国需要注意些什么?”

    对于朱仲杰的提问,李鉴没有丝毫的犹豫,便直接答道。

    “回国公,红薯等物虽然高产,可对于土地的肥力有一定的影响,下官 建议在明年要播种的土地率先开始育肥,这样一来,明年的产量肯定会大幅度的提升。

    另外,下官建议在推广新品种的同时,不要舍弃了原本的品种,在一些良田上,还是应该多多种植水稻等物,并且在新品种的启示下,或许可以研究研究能不能提高水稻,小麦等作物的产量。”

    “不错,不错,李鉴,你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同本国公一同回京吧。”

    朱仲杰说着,骑着便便率先离开了,宋应星看着有些微微发愣的李鉴,微微一笑。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李大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大胖并收藏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