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郭荣获悉王师败没、大发雷霆,尤其是听闻井上俊反叛朝廷,更是震怒不已,即令将韩令坤、李筠等主将撤职查办。

    都点检张永德当庭禀告,说井上俊其人来历不明,应即刻发兵将其碎尸万段,以谢西征两万将士冤魂,并追究所有渎职官员。

    赵匡胤知道其言外之意,井上俊乃是他听信李崇博之言、认为可用,其人品着实未加考量,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李崇博眼看无法隐瞒,为了不暴露契丹细作身份,不得不向周皇谢罪,言及自己对东瀛小妖查证不慎,误导都指挥使、致使朝廷损失巨大,罪该万死倘蒙陛下不弃,情愿将功赎罪、战死沙场。

    都指挥使赵匡胤仍然出列请罪,既然李崇博已经说明原委,他自己有所解脱,不便落井下石,否则得罪同僚树敌太多,并不是权力进取的必经之路,这一点都点检张永德让他感悟良多。

    所以,赵匡胤趁机积极表现,发誓洗涮从军耻辱,向周皇言明、愿领兵五万甲胄出战,并高调宣誓:若不能战胜大食教徒,当马革裹尸,以报陛下圣恩,郭荣这才龙颜舒展。

    赵匡胤又顺势而为,进言周皇郭荣,再为韩令坤、李筠等将领保举,希望皇上给其戴罪立功的机会。

    周皇点头、同意二次发兵,嘉奖诸将安邦定国、奋勇当先,再立高平不世之功,并责令限期一月,彻底剿灭盘踞京兆府的、所有危害黎民百姓的大食邪教徒。

    文武群臣高呼圣明、退出朝堂,这一次除了韩令坤、陈思让和李筠等,赵匡胤还保举了王审琦、和高怀德等四员随行大将,兵分三路避敌锋芒,计划亲率慕容延钊和石守信、仇超等万余人马猛攻西门。

    陈思让、李崇博和薛训、张仁谦等主副将,各率马步军八千余战南门;韩令坤、李筠、张令铎、向训等主副将,亦各率马步军八千战北门。

    三路大军在头一天晚间,提前埋伏指定位置,并于申时同时发起攻城行动。

    当木子因率武林群英、决意死战大食教徒,本想乘大食教徒防备松懈、出其不意偷袭,但派人探知伊斯兰姆已有戒备。

    木子因只能采取声东击西,以偏师佯动造成决战东门的假象,余部绕至南北二门隐蔽待命,在东门决战犹酣之际杀出。

    只是木子因等武林群英并不知道,当他们决战开启之时,已经有大批官军、先后尾随至长安城郊,以慕容延钊、石守信等将士之意,建议赵匡胤乘势、一举合并剿灭江湖流寇和大食邪教。

    而以李筠、陈思让等建议,待江湖各派和大食教徒、互有死伤之际,一举发兵同时平定京兆府周边各郡县。

    赵匡胤权衡再三,决定见机行事,王审琦韩令坤等也赞成、对江湖各派先缓一缓,以大食教徒为重点,江湖宵小不足为虑。

    鹬蚌相争朝廷得利,若战果明显、且各方优势突出,可视机给江湖流寇、予以沉重打击,以解决朝廷后患。

    这次大食教徒、在三女神等掌控下,除留下一万伊斯兰姆、精锐部众镇守西域,其余四万木丝邻圣徒,已尽数占领并控制、西岐诸郡县和中原一部分。

    考虑到中原各路官兵、和民众的骚扰反击,特别是在长安王城附近,也是伊斯兰姆临时、掌控中国的圣坛神殿中心,木丝邻的精锐,只留下区区不到两万,尤其是经过井上俊的一轮周军夜袭,让伊斯兰姆觉察目前事态并不理想。

    因此,命运神又分别从长安周边州府,计调黑、白、绿教徒近万,因所部兵力分散,且路途不便,大多数木丝邻勇士,还在赶赴王城的路途中,对王城拱卫鞭长莫及。

    命运神为此重新部署,这其中、中国王穆萨的亲军卫队,保留四千人马,余者一万六千之众,听命诸天使直接调兵遣将,三女神则统筹规划、平衡掌控,继续征讨对付来自王城内外、挑衅的中原各路叛匪叛军。

    而周边诸郡县,则有诸贤能和诸使者共同节制,由黑、白、绿三部,各派一圣斗士首领、和使者亲自督导,总数两万名圣斗士,分兵长期镇守教化,为伊斯兰姆添砖加瓦、积蓄力量,意图成为安拉统治中国、源源不断的后方基地。

    巧合的是,大食教徒这次肃清城外诸藩镇叛军,疲惫征战近半个月,连日来人马困顿、休整不足,昨天刚刚回归王城,对城外一伙中原豪杰,一大早叫阵不当事,早有探子报知命运神。

    由于木子因所部人数有限,伊斯兰姆的命运女神和麾下,自然也就没有放在眼里,认为是敌人有意骚扰,故而连续三天,无人出城应战。

    木子因等中原豪杰,所有部署几乎被打乱,好在其余诸门的好汉,出战步骤并未打乱,在木子因的示意下,仍然等待良机。

    一众武林泰山北斗难免焦急,倒是极水姑娘、给木子因出了一个主意,令许一盟坛主急调、优秀弓弩手数十人,向城内大食教徒的总军帐,也就是三女神的神殿所在——兴庆宫发射密集火箭。

    让大食教徒的首脑、高层不得安宁,那么,大食教徒自然就会出城应战,木子因和三山五岳等领袖,均以为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踏雪昆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老同学84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同学84并收藏踏雪昆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