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正二十一年春天,北平城中的气氛极其诡异,既令人紧张不安,又让人充满期待。

    尤其是听说大顺皇帝李鸿基即将入城时,大周朝一些官员们顿时陷入到了极度的不安与纠结之中。

    他们是拒不承认大顺皇帝李鸿基,为国尽忠,谋求青史留名;还是干脆改旗易帜,奉李鸿基为新主,给子孙后代搏一个前程?

    随着消息传来,李鸿基的侍卫亲军已在不远处,京城的街道上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与躁动。

    一些大周朝官员们身着官服,面色凝重,他们在城门口处焦急地等待着。

    此刻,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人在暗自懊悔,想着若是当初能为大周朝廷多尽一份人力,多助一份兵饷,或许不至于落得如此境地。

    那懊悔如同虫蚁啃噬着内心,他们回忆起曾经在朝堂上的明争暗斗、敷衍塞责,如今面对这改朝换代的局面,悔恨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又不敢落下,生怕被人瞧见这软弱的模样。

    “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东平郡王穆莳之孙、世袭一等公爵穆云低声叹息道。

    昨日凌晨,宋康年手下某位文书找上门来,说是宋公年迈畏寒,需要几名貌美婢女暖被窝。

    穆云听说后,丝毫不敢怠慢,连忙将自己房中尚未生育的三位年轻侍妾,都一齐送给宋康年了。

    不但如此,他还给这三位侍妾,每人各打发了五百两银子,美其名曰陪嫁,以示双方再无瓜葛之意。

    一想到受制于家中河东狮吼,那三位貌美侍妾,他穆云一共也没赏玩过几回,结果却白白地便宜了宋康年,你说可气不可气?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只盼着新主能宽宏大量,饶过我们。”另一位朝中同僚回应道,声音中满是恐惧。

    他乃西宁郡王高苑之孙、世袭一等公爵高焕。和穆云醉心于房中之术,对外界情况一无所知有所不同,高焕却已知晓石光珠暗中投靠李鸿基、且为大顺军进入北平立下了偌大功劳之事。

    想当年,石光珠和贾赦暗中勾结,在孙绍祖买官一事上,被德正帝陈安宁下令严查,四大异姓王都没有出手相助。

    石光珠因此怀恨在心,在新主李鸿基面前谗言几句,说不定便能让四大异姓王府灰飞烟灭,不可不防啊。

    不仅高焕如此,其他许多人也都满心恐惧,不知道迎接他们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担心李鸿基会对他们严惩不贷。

    他们的身体微微颤抖着,双手紧紧攥着官服的衣角,仿佛这样能给自己带来一丝安全感。心脏砰砰直跳,每一次跳动都像是在提醒着他们即将面临的未知。他们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怕的场景,被抄家、下狱、甚至丢了性命,恐惧让他们的脸色愈发苍白。

    “这这这……这可如何是好?万一新主降罪,我们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有人语无伦次地说道。

    “莫要慌张,说不定新主仁慈,会给我们一条生路。”也有人自我安慰道。

    还有人在心中盘算着,如何在这新的局势下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身家性命。

    他们的眼神闪烁不定,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该如何向李鸿基表达忠心,如何展现自己的价值。

    他们悄悄观察着周围的同僚,揣测着别人的心思,想着自己绝不能落后,要在这混乱的局势中抢占先机。

    “等新主来了,我们定要抢先表明忠心,不可落于人后。”南安郡王金鑫之孙、世袭一等公爵金磊说道。

    “说得是,可不能错失良机,得想些漂亮话来说。”礼部堂官钱敬文赞同道。

    同时,他们心中也对李鸿基有着各种看法。

    有人觉得李鸿基不过是一介草寇,虽如今兵临城下,但终究难成大器,说不定只是一时得势,日后还会有变故。

    顺天府丞张有为迫于形势,不得不跟着诸位同僚,夹道欢迎大顺皇帝进城,但他心里却对此不以为然,“这个李鸿基,不过是运气好,纠集了一帮乌合之众,能成什么气候。”

    可又想到如今的局势,心中不免担忧起来。

    也有人认为李鸿基或许能带来新的气象,毕竟大周王朝早已腐朽不堪,也许他能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若这李鸿基真有本事,能让天下太平,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京营哨官石钢暗自思忖,但又不确定李鸿基是否真有这样的能力,心中充满了疑虑。

    远远地,尘土飞扬,李鸿基的侍卫亲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北平。

    旌旗飘扬,甲胄鲜明,脚步声如同闷雷一般震动着大地。

    大周朝官员们的心脏也随着这脚步声剧烈跳动起来。

    他们看着那越来越近的队伍,眼神中流露出惊慌与无奈。

    有的人低垂着头,不敢直视李鸿基的大军,心中充满了羞愧和不安,觉得自己背叛了大周王朝,却又无力反抗。

    他们的内心在痛苦地挣扎着,一方面是对旧主的愧疚,另一方面是对生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重生于红楼末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陕甘总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陕甘总督并收藏重生于红楼末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