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小学校(2/2)
崇文门以南就属于城郊,这个时候还没有城墙防护,住的都是平民百姓,各种手艺工匠等依靠城里差事谋生的普通人,文盲率更高。
这里的成年人每天都要为了衣食奔波忙碌,也未必有心思去学习,他们的孩子们大多都是散养状态,没钱上私塾,设立学校的招生目标就是这些孩子们。
有了曾凡意念场暗中引导,学校开张不到一个月,就招收了三百多学生,分了十几个班,开始了上课。
收的那点学费只是象征意义,白得来的东西不会珍惜,有了付出才会引起重视,十天后还想继续学习就要一年一百文学费,学满五年考试及格会发给一个小学毕业证书。
成绩优异的学生,不仅可以减免学费,还会有各种奖励,用来激励他们学习。
皇帝自掏腰包设立学校,专门招收平民子弟识字,因为没有任何宣传,刚开始也只在崇文门附近传播,后来消息慢慢扩散到了全城,更多的家长带着孩子跨城过来报名,学校很快就容纳不下了。
这个时候的京城九个城门。
正南面中间是正阳门,也就是着名的前门,东侧是崇文门,西侧是宣武门;东城墙北侧东直门和南侧朝阳门,西城墙是北侧西直门和南侧阜成门,北城墙东侧安定门,西侧的德胜门。
九个城门外面都有大片的平民区,这些区域住的人主要都是为城中的达官贵人们提供各种服务来换取报酬,维持各自的生计,尽管收入微薄,能住在天子脚下,那就已经胜过全国百分之九十的平民了。
太远的地方曾凡还顾及不到,九个城门各开办一所小学还是可以做到的,紫禁城裁撤出大批的宫女太监都可以充当老师,还可以彼此竞争一下。
想要发掘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是必由之路,朝廷各部门效率低下,曾凡也是想到哪里做到哪里,先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开始下手。
为了维持九所小学的开支,他同意扩大几个作坊的规模,用以增加收入。
几大作坊都有他设计的全新工艺,无论是成本还是效率都远超同行,很多独家技术别人想抄都抄不了去,同样印一本书,他批发价十文还有利润,别的书店大多还是雕版印刷,成本贵了何止十倍。
这个时候还没有版权、专利的概念,如果他想恶意竞争,全国的印书坊都得倒闭,至于玻璃和香皂,所有的产品都是独家,暂时还没有竞争对手。
挣钱当然不是主要目的,只是临时的手段,提高平民识字率,将书本的价格降下来,让所有人都能方便的获取知识,那才是他想要的结果。
这里的成年人每天都要为了衣食奔波忙碌,也未必有心思去学习,他们的孩子们大多都是散养状态,没钱上私塾,设立学校的招生目标就是这些孩子们。
有了曾凡意念场暗中引导,学校开张不到一个月,就招收了三百多学生,分了十几个班,开始了上课。
收的那点学费只是象征意义,白得来的东西不会珍惜,有了付出才会引起重视,十天后还想继续学习就要一年一百文学费,学满五年考试及格会发给一个小学毕业证书。
成绩优异的学生,不仅可以减免学费,还会有各种奖励,用来激励他们学习。
皇帝自掏腰包设立学校,专门招收平民子弟识字,因为没有任何宣传,刚开始也只在崇文门附近传播,后来消息慢慢扩散到了全城,更多的家长带着孩子跨城过来报名,学校很快就容纳不下了。
这个时候的京城九个城门。
正南面中间是正阳门,也就是着名的前门,东侧是崇文门,西侧是宣武门;东城墙北侧东直门和南侧朝阳门,西城墙是北侧西直门和南侧阜成门,北城墙东侧安定门,西侧的德胜门。
九个城门外面都有大片的平民区,这些区域住的人主要都是为城中的达官贵人们提供各种服务来换取报酬,维持各自的生计,尽管收入微薄,能住在天子脚下,那就已经胜过全国百分之九十的平民了。
太远的地方曾凡还顾及不到,九个城门各开办一所小学还是可以做到的,紫禁城裁撤出大批的宫女太监都可以充当老师,还可以彼此竞争一下。
想要发掘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是必由之路,朝廷各部门效率低下,曾凡也是想到哪里做到哪里,先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开始下手。
为了维持九所小学的开支,他同意扩大几个作坊的规模,用以增加收入。
几大作坊都有他设计的全新工艺,无论是成本还是效率都远超同行,很多独家技术别人想抄都抄不了去,同样印一本书,他批发价十文还有利润,别的书店大多还是雕版印刷,成本贵了何止十倍。
这个时候还没有版权、专利的概念,如果他想恶意竞争,全国的印书坊都得倒闭,至于玻璃和香皂,所有的产品都是独家,暂时还没有竞争对手。
挣钱当然不是主要目的,只是临时的手段,提高平民识字率,将书本的价格降下来,让所有人都能方便的获取知识,那才是他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