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唯有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层面解放劳动力,才能补充各行业的人手,包括增加脱产战兵的数量。

    机巧院还在修建之中,招募能工巧匠的政令就已经传扬开来,得到了匠人们的积极响应,毕竟张高平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

    桓熙也不是所有人都收,非得是技艺精湛,或者思维敏捷之人,才能被留下。

    当然,机巧院的建立,走上正轨,直至拿出成果,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此时桓熙关注的还是三万户荆州百姓的安置工作。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十一月十九日,征东大将军府,王猛来到暖房,汇报道:

    “主公,安定太守遣使来报,四千户荆州迁民已经安置妥当。”

    桓熙闻言颔首,迁往雍州西陲安定郡的四千户百姓已经就地安置,也宣告三万户百姓尽数在关中落户。

    他追问道:

    “田地是否分配好了?再有两月便是春耕,这事可耽误不得。”

    王猛回道:

    “各地正在有序开展授田,料想,年内定能处置好。”

    桓熙点点头,说道:

    “有先生亲自过问此事,我是放心的。”

    王猛稍作犹豫,又问道:

    “蓝田有人来报,按行程,郡马与郡主将在午后抵达长安,主公是否要出城迎接?”

    桓熙叹道:

    “那就去一趟吧。”

    一母同胞的弟弟千里迢迢带着新婚妻子前来,做兄长的不出面迎接,着实说不过去。

    在王猛告退后,桓熙眼见时间还早,于是暂且离开军府,先回一趟家,看望孕中的妻子。

    谢道韫是在前些日子有了害喜的征兆,恶心、呕吐的症状很是强烈。

    桓熙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他赶忙找来医者诊脉,果然是怀了身孕。

    消息一经传出,麾下将佐、长安士人,无论亲疏,纷纷前来向他道喜。

    作为一方势力来说,主母有了身孕,无论这一胎是男是女,都是天大的喜讯,这证明桓熙夫妇身体都不存在问题。

    而桓熙更是高兴的在未央殿里大摆宴席。

    实际上,与李媛在一起数年,迟迟不见动静,桓熙也背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唯恐自己不能生育。

    如今谢道韫怀上了身子,也让桓熙如释重负。

    当然,他也没有忘记照顾李媛的情绪,总是在前半夜哄着谢道韫睡下,后半夜就往玉堂殿去用实际行动安慰宠妾。

    毕竟谢道韫现在正是紧要时刻,桓熙也不敢与她行周公之礼。

    桓熙之所以安排谢道韫住进椒房殿,并非它是汉代皇后居所,而是因为椒者,多籽,取其‘多子’之意,想求一个好兆头罢了。

    正在椒房殿养胎的谢道韫见到桓熙回来,正要起身行礼,桓熙赶忙上前按住她的肩膀,戏言道:

    “常言道,母以子贵,夫人腹中怀有胎儿,便是如今京兆公府里最尊贵的人,怎能向我行礼。”

    谢道韫白他一眼,说道:

    “夫君又在戏弄妾身。”

    桓熙挨着谢道韫坐下,谢道韫侧身倚着他的肩膀,担忧道:

    “夫君,如今王先生、权先生他们都盼望着妾身诞下子嗣,就连你也这样期盼着,可若这一胎生的是个女儿,又该如何是好。”

    桓熙见她面露愁容,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原来在担心生男生女的问题,他笑道:

    “女儿也无事,待你养好了身体,我们夫妻再接再厉便是。”

    殿内的奴婢们早已识趣的出门,桓熙说起话来,也没有顾忌,他轻轻抚摸着谢道韫平坦的小腹,好似能够感受到一个小生命在里边孕育。

    谢道韫紧紧贴着他,说道

    “这段时间妾身不能侍奉夫君,还望夫君莫怪,夫君每天夜里冒着寒风两头跑也不是办法,不如就索性搬进阿媛的玉堂殿吧。”

    桓熙摇头道:

    “这又怎生可以,你有孕在身,我自当陪伴着你入睡,之所以后半夜前往玉堂殿歇息,并非我贪恋女色,而是担心自己在睡梦间打滚踢腿,无意中伤着了你。”

    谢道韫听着他的甜言蜜语,欢喜不已,她又想起了什么,说道:

    “听说小郎夫妇今日要来,妾身也当收拾收拾,随夫君前去迎他。”

    小郎自然是指桓熙的二弟桓济,胡三省就在《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二年》中注释:自晋以来,嫂谓叔曰小郎。

    桓熙将谢道韫视若珍宝,又怎么会让她顶着风雪,去迎接桓济:

    “你呀,就安心在殿内养胎,无需挂心别的事情。

    “不过倒也不能久坐,闲来无事,就在殿内走走,所幸这椒房殿倒也宽敞。

    “若是觉得闷了,就让阿媛过来与伱说说话。”

    谢道韫与李媛关系颇佳,说到底,桓熙后宅也只有她们二人,能够做到雨露均沾,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钓鱼能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钓鱼能手并收藏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