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的“督促式安抚”,对黎奉仙可谓奇效。

    几乎是顷刻间,这位伤心老将的心头颓丧就一扫而空,双目中重新汇聚神采,嘴角更是不由上勾。

    对黎奉仙来说,世间再没什么比利益二字更为滋补了。任何心神志气的创伤,都能在贪婪的驱使下瞬息愈合。

    先前他困守桑郡数十年,几乎彻底意气沦丧。但在仙盟来使王洛到来后,他却看准机会而点燃野心,并由此一举恢复往昔的狂态。

    如今,输给杨五逸固然让他沮丧苦痛,仿佛支撑他在过去几十年的沉沦期,始终心智不催的一根信念支柱已经崩塌……但是与此同时,王洛口中的“即将迎来举国之乱”,却让他内心中再次点燃野火。

    是啊,大乱将至,哪里还有时间自怨自艾?只要能笑到最后,登基称帝,那新恒两亿人中,自有大儒为他辩经,论证他之优于杨五逸!

    而王洛所说的举国之乱,也绝非虚言。杨家接连折损两员大将,其中更有一个镇压家族气运的大乘真君……这对于本就岌岌可危的杨家而言,已不仅是雪上加霜,而是釜底抽薪了。

    杨家之所以能镇压天下一方面在于太后手中持有先帝遗诏赐予的天命法统,另一方面则是太后在手握皇权的这几十年间,不断以国之公利偏倚私家,令北境卫国公的势力空前膨胀,触手几乎蔓延遍布了全境十八郡。

    然而如今,太后杨施君与国师张进澄决裂,公然在朝堂上发动兵变,诛杀一众仙抚使并将国师本人镇压在东都牵星台内,贬为叛党……这对于生活在天庭琉璃光下六百年的新恒人而言,根本就是在动摇皇权本身。

    普天之下,唯有仙官有权制裁国师,凡间的帝皇越俎代庖,是大不敬,必招致灾祸。

    无论太后一党如何派出自家大儒为此举涂脂抹粉,无论她如何言之凿凿地宣称国师叛国……然而人心疑虑却如杂草般滋生,且随着天庭的长期沉默而越发难以抑制。

    在此期间,杨家纯粹是靠着一股蛮力来镇压国内的反对和质疑。而这股蛮力中,大乘真君的威慑力又至关重要。新恒五位大乘真君,有两人直接听命于太后杨施君,其中更有一位足以和仙官平等对话的真君杨昭。有杨昭在,其余三位大乘真君,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而大乘不动,十八郡中的各路豪强自然也不敢妄动。

    哪怕机会明明摆在眼前。

    事实上,出身北境的杨家在过去数百年间,始终都被皇室视为隐患,而旁敲侧击地予以压制,其影响力一旦离开北境就会急剧衰减。到太后时代,杨家才终于能恣意膨胀,但终归是欠缺根基,哪怕在其影响力最为巅峰的时候,也只能勉强动员新恒十八郡中的六郡。而在太后与国师决裂的情况下,其中三郡都态度动摇起来……真正可谓心腹的力量,唯余下三郡。

    三郡之于天下十八郡,已不再有绝对的压制力,全赖太后执政多年手段高明,不断分化其余各郡豪强,令十八郡中再没有任何一支影响力大过杨家的势力,加之真君杨昭的强大威慑,方才能勉强维系杨家的高压统治。

    但现在,杨昭已经死了,虽然是死在境外,消息会因琉璃网的阻隔而有所迟滞,但大乘的陨落是足以引发天变的大事,其余各郡得知消息一定不会太晚,届时,很难说另外四位大乘会作何想法,作何应对。

    此外,杨五逸的死同样致命,虽然他明面上的职位只是青旗军的参谋总长,并不直接掌兵,且一直都生活在大将军杨九重的阴影下,存在感略显单薄。但实际上他才是杨家在短短数十年间势力膨胀的最大功臣。

    青旗军自北境南下,入主繁城,短短数十年时间就已和繁城禁军一般,在首都扎下根基。令一国之都几乎形同一家之都。杨五逸可谓居功至伟!他智计卓绝,心思缜密,关键是多年来的从容处事,让他在朝廷群臣中留有极好的印象,任何难事交给他来处置,总能有一个令宾主尽欢的结果。杨家能在太后执政的数十年间广结盟友,影响力爆炸式膨胀,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杨五逸私下里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布局运作。

    可以说,没有了杨五逸,那些平日里甘为杨家驱遣的爪牙之辈,必生异心。甚至一些明确归附杨家的朝堂重臣,也要开始认真考虑退路——杨五逸在时,人们可以信任杨五逸,但杨五逸不在了,谁能保证杨家继任的人能有着同样的德行操守?

    这种情况下,杨家强压天下的格局,随时都可能分崩离析。

    所以……

    “上使大人,请容我立即回归郡城,整顿星军全军,以防杨家狗急跳墙。”

    黎奉仙躬身拱手,郑重向王洛谏言。

    “以我对杨九重的了解,得知兄弟和老祖的死讯后,他必不会在繁城坐以待毙。多半会尽起手头精锐,寻一目标,杀鸡儆猴以威慑天下。而如今没有比桑郡星军更合适的目标了!他必会栽赃陷害说我们勾结仙盟势力,暗算杨昭和杨五逸,再以此为名兴兵屠戮……这是杨家唯一的苟延残喘的机会了!”

    对于黎奉仙的推测,王洛并没有质疑。

    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只有我没飞升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国王陛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国王陛下并收藏只有我没飞升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