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和朱翊钧一样不知兵,大明皇帝曾经询问过戚继光,靖难之战,燕王为何能赢,戚继光被追问了许多次后,告诉了陛下,燕王的确很能打,但主要是朱允炆配合的也好,最终造成了这个结果,事实上藩王造反根本不可能成功。
其实作为大一统帝国的皇帝,朱允炆是无论如何都打不输的,即便是燕王已经渡江,兵临城下,也没有什么用,因为勤王军正在向京师赶来,凭借着朱元璋心血,南京的城墙,朱允炆就是头猪,也输不了。
朱允炆不知兵是其战败的最大原因。
六月初九,在方孝孺的建议下,朱允炆开始了坚壁清野,认为只要把京师周围全部搬空,没有了补给的燕军,自然而然就退了。
这个想法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就是朱翊钧也觉得没什么问题,似乎遇到围城之战,都是如此做,朱棣南下军兵满打满算也就八万人,啃城墙这种事儿,八万人远远不够,而朱允炆手中的守城兵力还有二十万。
若是朱棣、朱高煦真的有必胜的把握,他们就不会同意庆阳公主出城和谈了。
戚继光告诉陛下,事情不是这样的,越是遇到连败,人心惶惶的时候,越不能坚壁清野,因为人心思动,士气不稳定,一旦开始坚壁清野,已经陷入困兽之斗的军兵,越是惶恐不安,在执行坚壁清野的时候,就会动些心思,将这些财物,全部占为己有。
而屠城、屠杀,往往都是从纵兵劫掠的开始的。
军兵们开始在军令之下抢劫,就会陷入一个必然攀比怪圈,最开始的时候,就只是拿刀威胁,慢慢的就是用刀架着脖子逼迫百姓交出财物,手段只会越来越剧烈,绝无可能会收敛,因为你不狠,更狠的人抢的一定比你多。
从拿刀威胁,到烧杀抢掠,只需要十天,哪怕是再精锐的军兵,也会变成抢红眼的暴徒,他们会烧光、杀光一切,甚至是自相残杀,因为抢了几日的暴徒是城里极为富有的人。
无序的杀戮会将组织度破坏的一干二净,军兵将不会听从任何的军令,完全靠着贪欲的本能行事。
方孝孺这些儒生是不知兵的,在他们看来,只需要坚壁清野,就可以退敌,但是守城的军将们是一清二楚的,在暴力失控的时候,这些军将们也会危险,连唐中晚期的节度使都会被杀。
而且最重要的是,士气彻底没了,都去抢劫了,谁还有心思守城?燕军是很能打的,从北到南,多少场大战证明了燕军的强悍,士气彻底崩了,还守个屁的城!
朱元璋也绝对没想到,自己精心打造的应天京师防务,在自己死后仅仅四年,就被破了。
这些个儒生整天喊什么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你别光说,你倒是做啊!
在这种情况下,军将们只能选择开城迎接燕王,这便成了唯一的解决方案,投降燕王可能还会活下去,任由城中军兵劫掠下去,不用几天功夫,就能抢到大功坊,也就是武勋集中的地方,要么就是没人防守的南京,被燕军攻破。
可能朱允炆点了一把火,把自己给烧死的时候,仍然想不明白,前几日还对燕王喊打喊杀的军将们,为何会临阵倒戈,直接开金川门打开,迎接打了四年的燕王入城。
相反的例子就是于谦于少保在北京保卫战的时候,出城迎敌。
大家都是京师保卫战,都是北方来敌。
明堡宗做了瓦剌留学生后,也先在十月份扑倒了京师城下,而于谦的应对方案,不是城墙,而是在城外民舍组织反击,没有纵容溃兵、士气不振的军兵坚壁清野,而是能把攻城的树木全部砍伐,再加上城外民舍作战,釜底抽薪、背水一战。
在皇帝被俘的情况下,大明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甚至还把皇帝给要回来了。
在正统十四年之前,历史上只有两次皇帝被俘的大战,一次是西晋的晋怀帝和晋愍帝,一次是北宋的宋徽宗和宋钦宗,无论哪一个都没有打赢对方守住京师,无论哪一个最后的结果都是半壁江山,无论哪一个都没有将贼酋的脑袋砍下来变成赏钱,但也先的脑袋,最终被阿剌知院给砍了,送到了大明换成了赏钱。
戚继光跟皇帝说,哪怕是建文四年六月初九的时候,朱允炆也不会丢了朱元璋留给他的江山,直到他听从贱儒建议,开始在连战连败、人心思动、士气低迷的时候,下旨坚壁清野,才会输的那么彻底。
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自瓜州渡江,庚申至龙潭,帝令清野,民多自焚其屋舍。
也先都把大明皇帝给俘虏了,攥在手里想干什么干什么,甚至让瓦剌留学生弹曲,效仿当年颉利可汗跳舞的典故羞辱,但最终也先还是把皇帝还给了大明。
朱祁镇蠢,可大明他强啊。
真的把瓦剌留学生给杀了,谁知道发疯的大明会干出什么。
海瑞第一次到下蜀镇,是做应天巡抚,那时候他只觉得这里是个普通的驿站,对当年发生的事情不熟悉,但陛下廷议询问戚继光的时候,海瑞才彻底理解了下蜀镇发生过的事儿,决定了帝国的命运。
而今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实作为大一统帝国的皇帝,朱允炆是无论如何都打不输的,即便是燕王已经渡江,兵临城下,也没有什么用,因为勤王军正在向京师赶来,凭借着朱元璋心血,南京的城墙,朱允炆就是头猪,也输不了。
朱允炆不知兵是其战败的最大原因。
六月初九,在方孝孺的建议下,朱允炆开始了坚壁清野,认为只要把京师周围全部搬空,没有了补给的燕军,自然而然就退了。
这个想法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就是朱翊钧也觉得没什么问题,似乎遇到围城之战,都是如此做,朱棣南下军兵满打满算也就八万人,啃城墙这种事儿,八万人远远不够,而朱允炆手中的守城兵力还有二十万。
若是朱棣、朱高煦真的有必胜的把握,他们就不会同意庆阳公主出城和谈了。
戚继光告诉陛下,事情不是这样的,越是遇到连败,人心惶惶的时候,越不能坚壁清野,因为人心思动,士气不稳定,一旦开始坚壁清野,已经陷入困兽之斗的军兵,越是惶恐不安,在执行坚壁清野的时候,就会动些心思,将这些财物,全部占为己有。
而屠城、屠杀,往往都是从纵兵劫掠的开始的。
军兵们开始在军令之下抢劫,就会陷入一个必然攀比怪圈,最开始的时候,就只是拿刀威胁,慢慢的就是用刀架着脖子逼迫百姓交出财物,手段只会越来越剧烈,绝无可能会收敛,因为你不狠,更狠的人抢的一定比你多。
从拿刀威胁,到烧杀抢掠,只需要十天,哪怕是再精锐的军兵,也会变成抢红眼的暴徒,他们会烧光、杀光一切,甚至是自相残杀,因为抢了几日的暴徒是城里极为富有的人。
无序的杀戮会将组织度破坏的一干二净,军兵将不会听从任何的军令,完全靠着贪欲的本能行事。
方孝孺这些儒生是不知兵的,在他们看来,只需要坚壁清野,就可以退敌,但是守城的军将们是一清二楚的,在暴力失控的时候,这些军将们也会危险,连唐中晚期的节度使都会被杀。
而且最重要的是,士气彻底没了,都去抢劫了,谁还有心思守城?燕军是很能打的,从北到南,多少场大战证明了燕军的强悍,士气彻底崩了,还守个屁的城!
朱元璋也绝对没想到,自己精心打造的应天京师防务,在自己死后仅仅四年,就被破了。
这些个儒生整天喊什么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你别光说,你倒是做啊!
在这种情况下,军将们只能选择开城迎接燕王,这便成了唯一的解决方案,投降燕王可能还会活下去,任由城中军兵劫掠下去,不用几天功夫,就能抢到大功坊,也就是武勋集中的地方,要么就是没人防守的南京,被燕军攻破。
可能朱允炆点了一把火,把自己给烧死的时候,仍然想不明白,前几日还对燕王喊打喊杀的军将们,为何会临阵倒戈,直接开金川门打开,迎接打了四年的燕王入城。
相反的例子就是于谦于少保在北京保卫战的时候,出城迎敌。
大家都是京师保卫战,都是北方来敌。
明堡宗做了瓦剌留学生后,也先在十月份扑倒了京师城下,而于谦的应对方案,不是城墙,而是在城外民舍组织反击,没有纵容溃兵、士气不振的军兵坚壁清野,而是能把攻城的树木全部砍伐,再加上城外民舍作战,釜底抽薪、背水一战。
在皇帝被俘的情况下,大明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甚至还把皇帝给要回来了。
在正统十四年之前,历史上只有两次皇帝被俘的大战,一次是西晋的晋怀帝和晋愍帝,一次是北宋的宋徽宗和宋钦宗,无论哪一个都没有打赢对方守住京师,无论哪一个最后的结果都是半壁江山,无论哪一个都没有将贼酋的脑袋砍下来变成赏钱,但也先的脑袋,最终被阿剌知院给砍了,送到了大明换成了赏钱。
戚继光跟皇帝说,哪怕是建文四年六月初九的时候,朱允炆也不会丢了朱元璋留给他的江山,直到他听从贱儒建议,开始在连战连败、人心思动、士气低迷的时候,下旨坚壁清野,才会输的那么彻底。
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自瓜州渡江,庚申至龙潭,帝令清野,民多自焚其屋舍。
也先都把大明皇帝给俘虏了,攥在手里想干什么干什么,甚至让瓦剌留学生弹曲,效仿当年颉利可汗跳舞的典故羞辱,但最终也先还是把皇帝还给了大明。
朱祁镇蠢,可大明他强啊。
真的把瓦剌留学生给杀了,谁知道发疯的大明会干出什么。
海瑞第一次到下蜀镇,是做应天巡抚,那时候他只觉得这里是个普通的驿站,对当年发生的事情不熟悉,但陛下廷议询问戚继光的时候,海瑞才彻底理解了下蜀镇发生过的事儿,决定了帝国的命运。
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