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降雨。

    这时,头顶刚好传来一连串直升机的螺旋桨声,他抬头一看,透过机场探照灯,是两架灰绿色的中型运输直升机,正是印军从俄罗斯采购的米-17/171运输直升机。

    他记得临登机前,阿努拉格就告诉他57山地师会搭乘直升机降落,没想到一次性就出动了两架,其中171是17的升级版本,底部还下挂了“冲锋-V”和“攻击”制导导弹,俨然够得上半个武装直升机标准。

    舱门打开,两架机舱内哗啦啦跳下来18个全副武装的人。

    他们穿着一套灰绿色的迷彩服装,头戴山地遮阳帽,黑色面巾,与顾几看到的普通印军士兵不同的是,他们并未手持印度本土武器,而是黑色满配AK-203步枪。

    虽然54山地师并不是真正的特种部队,但在武器使用上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自主采购各类武器装备,包括西方制造的多种先进枪械,他们使用的诸多枪械中,有大量的AK-47突击步枪,尽管其性能不如西方产品,但因为其高度的可靠性以及弹药很容易获得等缘故,依然受到印度特种部队青睐。

    而AK-203正是一款专为印度武装部队设计的AK系突击步枪,配备了magpul型伸缩式枪托和更舒适的手枪握把,加固的上接收器和护手板带有Picatinny导轨,装有瞄准系统,护手mIL-STd-1913导轨配有战术握把、战术手电筒。

    顾几本以为山地师并不会出动精锐。

    但或许是总理特殊沟通的原因,这简直就是出动了一支标准化的特种部队任务小队。

    要知道,美国三角洲、海豹突击队特种部队执行任务一般也就是由16人或8人组成,其中16人按队员分配:共计A、B两个小队,每队8人,特战小组由队长、狙击手、支援手、突击手、爆破手、通讯兵、观察手、医疗兵组成,根据任务要求配备海鹰直升机两架,阿帕奇一架。

    眼前这支特种边境部队配置,几乎与国际一流特种部队无异。

    对方似乎早就收到了顾几的信息,部队列好两列纵队,就朝着他走过来,其中领头一名穿着常服,没有携带武器的中年灰胡子印度上校军官,主动询问道:

    “请问你是维迪·达利么?”

    “是。”

    “我是57山地师特种边境部队副队长,斯瓦拉杰,这位是执行队长马洛,奉陆军参谋总部调令,配合你执行大坝轰炸计划!”

    灰胡子军官紧跟着又侧身让出一位身材健硕,手持AK-203步枪的军人。

    比起他,这个马洛明显更像是实战派,皮肤黝黑,一双大眼白的眼睛充满了威慑感,一看就是经常执行高危任务。

    马洛认真瞥了顾几一眼,似乎也觉得对方有些不平凡。

    但顾几自从跟陈知渔、曾丹这些国安局情报人员接触多了后,深知“藏拙”的道理,早已尽可能地收敛自己的目光和警示性动作,将自己处在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当中。

    “你好,事发突然,总理也是临时派我和法缇玛过来,目前热带风暴已经正式开始登陆,为了灾害应急计划的全面实施,以及全邦民众们的安全,我建议立刻执行炸毁任务!”

    “没问题,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地点是什么?”

    “就位于巴格多格拉9公里外,位于杰尔拜古里专区的大吉岭县,阿里布尔大坝!!”

    “河马4号、5号,注意注意,目标大吉岭县,重复,目标……”

    军人的执行力果然不是政府部门那些臃肿的官员体系所能媲美的,顾几刚说完话,斯瓦拉杰就开始用对讲机联系着直升机飞行员。

    命令传递到位后,机翼重新启动。

    斯瓦拉杰主动邀请顾几和法缇玛两人进入机舱,米-171最大可载40人,但一般只能载20人左右,即使是这样,也能够轻松容纳两人。

    进入机舱内,顾几注意到位于机舱后方放置的各种装备、物资,其中装有大量TNT炸药,这是典型的军用炸药代表。

    理论上来说,炸大坝使用工业炸药就足够了,因为民用炸药价格更低廉,容易生产,方便使用,既可以大药量,也可以装入狭小的空间起爆,是工程爆破的首选。

    但眼下既然是军方行动,山地师部队肯定不会携带民用炸药,毕竟它的稳定性较差,难以长时间贮存,而军用炸药的安全性能好,爆炸威力大,质量要求也非常高。

    两者相比,民众炸药威力低,爆速低,保存周期短,军用炸药要求纯度高,能量要求高,安全性能突出,具备长期储存性能,抗冲击性能好,换句话说,前者主要依靠增减量来实施爆破作业,后者炸药追求高威力,恨不得一斤顶两斤用。

    9公里的距离对于飞机来说,几乎是就是一眨眼的功夫。

    直升机刚起飞不久,顾几与法缇玛就看到了不远处山涧中亮起的灯火,那正是位于默哈嫩达河两岸附近的大吉岭县城镇。

    随着直升机降落在河岸附近的平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危机处理游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土土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土土士并收藏危机处理游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