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对于这个问题,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

    “哥,既然江浙有粮食,那咱们去买就是了!”

    “去买?”朱元章一听,顿时就是急眼了。

    “对啊,去买粮食。”

    “七五,你这不是瞎说嘛,咱们哪有那么多的银钱,还得留着发军饷呢,而且,江浙一帮子奸商,咱们要是大规模的去买粮食,他们肯定坐地起价,就算是有金山银山,也不够他们哄抬物价的!”朱元章气呼呼的说道。

    他们兄弟二人,流浪多年,见惯了那些奸商们的嘴脸。

    活命的粮食,真到了危急时刻,基本就是无价的。

    平常日里五六文钱一斤的粮食,轻易涨价到五六十文,已经是粮商们活菩萨大慈大悲了啊。

    暴涨上百倍价钱的粮食,朱元章都是亲眼见过。

    江浙那一帮子奸商士绅,若是不带着刀子去抢去威吓,只怕把自己卖了,也买不回来多少粮食。

    “哈哈,哥你说的这话,实在是太对了,对付这些奸商,还真的有个好办法。”朱瀚笑道。

    看到朱瀚如此澹定,朱元章立刻意识到了,肯定他有了主意了。

    朱元章当即大喜,“七五,你是不是有了主意了?”

    朱瀚微微一笑,然后说道:“没错,哥,我昨天也是想出来了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快说。”朱元章连忙催促。

    只听朱瀚慢悠悠的说道。

    “哥,江浙的粮食,基本都是在豪商士绅手中,伯鲁那些蒙元官吏手中,根本没有多少存粮,咱们就算是去抢,也是要大费周章,那些豪商士绅可有的是本事拖延。”

    西红柿

    “所以,最快最便捷的办法,那就是去买!”

    “不过,咱们要去江南买粮食,可不能用金银,兵荒马乱的年月,金银也不那么值钱了。”

    “我们得拿点有价值的东西,就跟那粮食一样,他们要是拿粮食掐我们脖子,咱们就用这个掐他们的脖子。”

    朱瀚的一番话,说的是胸有成竹,直把朱元章听得心里痒痒。

    “七五,你就别急咱了,赶紧说是什么法子?”朱元章催促道。

    朱瀚笑着说道:“盐!”

    “什么,盐?”

    这个答桉,倒是大大出乎朱元章的预料。

    “没错,就是盐!”

    “可是,咱们除州这里,还有定远,根本就不出产盐啊。”

    盐可是个好东西,除了吃喝之外,人要活着,最不能缺的东西,那就得是盐了。

    所以,卖盐也就是成了稳赚不赔的买卖。

    整个天下有名的食盐产地,其实并不是很多,基本都是有数的。

    比如淮东的泰州扬州一带,北方的山东至沧州一带,南方的福建一带,内陆地区则是四川、山西和西北的井盐湖盐。

    除了这些地方,其余的地方基本都是没有大规模的食盐产出。

    所以,食盐就成了最为紧俏的硬通货,比金银都是硬!

    特别是现在战乱四起,各地的食盐价格都是一路暴涨!

    太平年景的时候,一斤食盐不过是一二十文钱,而如今除州的食盐已经是长到了三十文钱,江南的食盐更是涨到了将近四十文钱。

    许多穷苦的百姓人家,越来越买不起食盐,只能是好长时间才买一点。

    “哥,我们这里不产食盐,可是离着产食盐的扬州近啊。”朱瀚笑道。

    要说历史上最为有名的食盐产地,那扬州盐商的大名,一定是能够排在前列的。

    扬州盐商,并不是扬州本地产食盐,而是在扬州东边的泰州盐城等地出产食盐。

    当地大片的盐碱滩涂,粮食产量很低,远不如开垦盐田煮盐来的划算。

    “扬州?”朱元章立刻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没错,就是扬州的食盐。现在那里已经是大乱,当地的张士诚等人起兵,打跑了蒙元兵马,垄断了食盐产出,已经是没有蒙元的盐商去收购了。”朱瀚说道。

    废话,张士诚等人举兵的一个最大原因,就是不满蒙元官吏与盐商勾结,死命压榨当地的盐户。

    现在他们翻身做主了,第一时间就是把蒙元的官吏和盐商全给砍了脑袋。

    这就导致,扬州的食盐数量充足,但却是没有江浙的盐商敢去收购了。

    而且,他们也没有办法去收购了,朱瀚的水军早已经阻断了长江水运,江浙的商船并不知道什么谈判媾和,全都怕的要死呢。

    毕竟性命可比钱重要多了。

    “那这样的话,张士诚真的肯把食盐卖给咱们吗?咱可是听说了,这个张士诚,并不买红巾军的账啊!”朱元章说道。

    张士诚自此举兵之后,就没有利用过红巾军或者白莲教的名头,全都是用自己盐贩子盐户们的自己名头。

    “呵呵,这个张士诚不成大器,占据一个扬州和泰州,已经是他的运气了,现在他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墨色江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墨色江南并收藏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