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千百年来,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和仪式。

    既有阖家团圆辞旧迎新之寓,也有告慰先祖展望未来之意。

    《尔雅,释天》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岁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载取物终更始。

    华夏人,大多是无神论者,可是对于天上的神明和祖先,都有着敬畏之心。在岁末年尾,劳作一年的人们,会拿出最珍贵的食物进行祭祀,酬谢神明祖先,并且为自家祈福。

    朱允熥一回京城,都没来得及歇上半天,每日就被礼部等衙门簇拥着,往返于宫廷内外,各种祭祀。

    天地诸神,孔庙先贤。祭了太阳祭月亮,祭了大地祭天空,祭了雨神祭农神。祈雨祈谷,祈天下安康。

    这些还都相对容易些,声势虽然浩大但是形式并不繁琐。等腊月二十九祭拜太庙之前,朱允熥已经三天没吃过任何的荤腥,并且日日沐浴焚香。

    过年了,那些天上的诸神都拜过了。华夏的历代先祖,是重之重。

    太庙周围,上万护军林立,跟随朱允熥的礼官多达千人。乐手仪仗,礼器贡品更是数不胜数。老爷子在别的地方挺抠门,但是这事上,从来不含糊,且唯恐不够浩大。

    供奉华夏历代先祖的享殿之,轻烟缭绕。

    朱允熥跪在华夏历代先祖神像牌位之前,在礼官的引导下恭恭敬敬的叩首跪拜。

    一秒记住**://m.

    “臣,皇明之储朱允熥,敬告华夏诸祖,虽去岁微有小恙,但大明政通人和百姓无饥荒之忧,天下山河无惊天之变,无战乱之险。大明之敌,于兵锋之下,惶惶不可终日。百姓安居乐业,轻徭薄役,天下安然。”

    “今,臣诚心叩拜,祭祀先祖。望华夏诸祖,佑我大明锦绣河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臣朱允熥,敢昭告于太社之神,太稷之神。惟神赞辅皇袛,生嘉谷、粒我烝民。万世永赖。谨以玉帛牲齐粢(i)盛庶品。备兹瘗祭,尚享。”

    祭念诵完毕,再次上香。随后从享殿缓缓退出,又去往边上的偏殿。

    这殿供奉的是,朱家的历代先祖。

    老爷子不忌讳出身低,但是当了皇帝之后,给能想起的祖宗都上了皇帝的称号。

    大殿之,德祖元皇帝朱百、懿祖恒皇帝朱四九、熙祖裕皇帝朱初一、仁祖淳皇帝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老爷子也是,祖宗的皇帝都追尊了,就不能给起个气派点的名再说,太爷爷都给起了,把其他老祖宗都落下,多不好!”

    心里想着,再次跪下,宫人献上贡品之后,朱允熥又开始念诵经。

    “祖宗在上,不孝子孙朱允熥岁末来拜。”

    “皇明二十五载,江山稳固嫡传万年。后世子孙奉享香火,诸祖天上有灵,佑人间子孙,枝繁叶茂............”

    一通的仪式下来,大冬天的朱允熥额头冒汗。随后登上御辇,浩浩荡荡的回城。

    洪武二十五年即将过去了,明年是崭新的洪武二十年。

    朱允熥信手撩开御辇的布帘,眺望河山。

    这一年,他过得极为不容易。从战战兢兢到站住脚,从站住脚到得到老爷子的认可。从皇孙到吴王,从吴王到皇储。

    每一步,看似顺理成章,但是其的凶险只有他自己知道。每一步,都满是荆棘,稍微行差踏错,就是万劫不复。

    即便他深知老爷子对他的关爱,更知道他皇储的地位不可动摇。可他还是小心翼翼的,谨守着自己的本分。

    外面天高云淡,青山巍峨,俨然一副岁月静好的画面。

    可朱允熥的心却是心潮澎湃,因为明年是洪武二十年,他可以署理朝政。可以名正言顺的,放开手脚,抒发心的波澜壮阔。

    “殿下!”妙云在身后唤道,“奴婢伺候您更衣吧!”

    此时朱允熥身上还穿着宽大的衮服,头上带着旒冕。回过头去,淡淡梳妆的妙云触入眼帘。

    太庙祭祀的前三天,不但不能吃荤,更不能进女色。几日没见,妙云似乎出落得更加娇艳。

    感受到朱允熥的目光,后者眼神流转,粉面含笑。端庄之带着妩媚,妩媚之,又有些许女儿忧愁。

    “过了年,你也大了一岁!”

    任凭玉手帮自己更衣,朱允熥说道,“过年了,你若是想家里人,孤可以破例给你放两天假!”

    妙云先是一喜,眼神泛着星辰。不过又随即暗淡下去,手指划过朱允熥的礼服,咬唇说道,“奴婢谢殿下恩典,只是奴婢是卑贱之人,宫里有规矩。殿下万不可因为奴婢,坏了规矩!”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朱允熥拍拍对方的玉手,“过年了,千家万户皆团圆。天下皆喜,唯独你们这些宫人........”说着,朱允熥把对方的手抓住,叹息道,“若你怕有人说嘴,孤让王耻把他们带到外廷,你远远的看一面就是!”

    “殿下!”妙云更咽,一滴泪珍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神魔战记林七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九音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九音域并收藏神魔战记林七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