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气朗,风和日丽,阵阵花香随风拂过面庞,让人忍不住地沉醉。

    

    城南十里外的邮亭中,马谡、秦宓、蒲元、李瑜等人皆汇聚于此,专为杨清置酒送行。

    

    三盏酒过后,众人一一道完祝福之语,杨清翻身上马正欲离去,秦宓却过来扯住缰绳笑道:“明之,群贤在此,分别在即,何不作诗一首以遗众念。”

    

    杨清点了点头,闭目沉思,片刻后睁眼高声诵道:“城阙辅三蜀,风烟望邛都。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简单易懂,在场诸人又属秦宓才学最高,杨清一念完,他就知道了诗词大意。

    

    心道此诗是说蜀中三郡护卫着巍峨的成都,如今明之却在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越嶲郡,和大家离别时心中是怀着无限的情意,因为我等同是在宦海中浮沉之人啊,但是只要在世上还有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一般,故而诸君绝不要在岔路口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小儿女那样任泪水打湿衣巾。

    

    其他人也都是才学出众之辈,同样很快明白诗意,众人不想杨清真的如此之快就作出一首完整的诗歌,均在心中暗赞他果真才思敏捷,尤其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足以为千古名句。

    

    众人还在沉浸于这首上佳的离别诗,却忽然听见一声马鸣,只见杨清驱动坐骑,背对着众人扬起右手挥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诸君,某去也。”

    

    李瑜站在人群看着杨清远去的背影,忍不住出言赞道:“明之真是潇洒啊。”众人闻言,皆点头称是。

    

    杨清左右两旁是张嶷和杨戏、柳隐,适才众人给杨清送行的情况他们都远远地看见了,三人也是对他的才情佩服不已,此时又见他坐在马上一副神情自若、怡然自得的样子,皆心想府君真乃风流名士也。

    

    杨清将自己好不容易想到的符合此时此景的名作诵完,众人的反应亦被他尽收眼底。

    

    此刻坐在马上,这厮面上是平静如常,心中却沾沾自喜,不由暗自感叹了一句:唉,看来今天又被自己给装到咯。

    

    此去越嶲郡赴任,杨清一行人准备先由成都走外水也就是岷江坐船至犍为郡的治所僰道,然后再从僰道折向西面不远处的安上县。

    

    犍为郡乃是孝武皇帝于建元六年所置,当时统县十二,户口十万,刘璋时从此郡分出江阳郡,故而此时有大小九个县,户口数万。

    

    此郡初立时,西南夷众多,后来大量汉民不断从北方流入,给犍为郡带来了先进的文化。

    

    到了后汉中期此地汉化已基本完成,郡内虽仍有不少夷人,但时人不再将犍为郡看作是西南夷聚居的郡县,甚至已将此郡与蜀郡、广汉郡并称三蜀。

    

    犍为郡距离洛阳有三千二百七十里,距成都有百五十里,起先郡治在鄨县,后来又迁移到南广县,如今治所更加南移至僰道县。

    

    僰道距离犍为郡北部边境大概有八百多里,故而杨清他们要行走约千里的路程方能赶到僰道,幸好沿途都是水路,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和劳累。

    

    顺着外水南下,杨清一行人数日就到达了僰道,太守王士早已得到了消息,亲率大小文武属吏出城到江边码头迎接。

    

    “清见过王府君,小子乃是晚辈,怎敢劳公亲自出迎?”杨清向王士拜道。

    

    越嶲背靠犍为,两郡守望相助,更何况如今越嶲只剩安上一县,更是离不开犍为郡的援助,因此杨清对王士是礼敬有加。

    

    “杨府君年青有为,乃是我蜀中少有的俊杰,士早有心结交,只是成都僰道两地相隔,一直无缘得见。今幸你我二人在此相遇,士怎能不来此迎候呢?”王士也抱拳还礼道。

    

    他今年四十岁左右,广汉郪县人,乃是广汉大姓王家的嫡系子弟,先帝入蜀后初举孝廉,从符节长做起历任牙门将、宕渠太守,在蜀中甚有名望。

    

    王士对杨清也礼遇颇重,他之所以出城相迎,除了此乃官职相等的同僚过境应有的礼数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季汉当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军师中郎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军师中郎将并收藏季汉当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