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中计了!」

    前有大河后有堵截,费曜如何还不明白自己已经落入了汉军的圈套,见右边山道似乎没有敌军,当即扭转马头,挥手招呼众军:「儿郎们,快撤!」

    哪知话音刚落,就听一声梆子响,上千汉军从右边小道杀了出来,领头之人正是汉军勇将柳隐。

    「杀啊!」

    还未等众魏军回过神来,左侧山腰上也冲下来一队汉军,人数同样不少于一千,只是为首的却是汉将尹云。

    如此一来,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被汉军封锁住了,费曜等人已完全落入了包围之中。

    「怎么会?蜀军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兵马在南岸?」

    尽管陷入绝境,费曜竟仍有余暇朝渭水北岸望去几眼,远远看着对面旌旗招展、人头攒动的汉军队伍,他的心里已经彻底迷惘,完全想不通对面明明有大队人马在,为何南岸这边还有近万人马?

    「莫非这是蜀军的疑兵之计,过到北岸的蜀军根本就没有多少?」

    费曜毕竟不是庸将,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其实他猜测的一点不错,过到北岸的汉军只有两千人,根本不像魏军斥候回报的那样已经过去了大半,这是汉军精心准备的疑兵之计。

    为了安安心心地赶去汧县增援,也为了最后一次尝试攻取长安,关兴与王平等人商议过后准备在渭水南岸打一仗,寻机歼灭魏军的有生力量。

    故而此战的最低目标就是要将魏军打疼,让他们不敢再追,而若是上天保佑能够大破魏军的话,他们就会回师长安,图谋收复,毕竟长安的重要性还是胜过汧城太多。

    至于魏军会不会出城追击,关兴等人对此也是毫不担心,因为他们知道魏军是绝对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等人去围攻汧县的张合大军的。

    况且东面大批援兵正在加紧赶来的路上,曹真等人自是要有所作为,否则日后不好对曹叡交差。

    果然事情如他们所预料的那般,己方刚离开不久,数千魏军就从长安城里追了出来。关兴知道曹真等人熟悉周遭地形,己方很难在途中设伏,几番思虑过后,定下了一个在渭水岸边四面夹击的计策。

    他利用魏军急于追击的心理,先是做出了一副大举渡河的假象,太平渡口的运兵船在渭水两岸反复来往,看似运过去了大半兵力,实际上只有两千余人过到了北岸。

    而魏军斥候侦查的时候不敢靠的太近,加之过到北岸的汉军多设旗帜难以辨别,又因他们故意来回走动扬起了大片烟尘,这才致使魏军斥候误以为汉军大半人马已经完成了渡河。

    实际上王平、柳隐、尹云三人早就领着五千大军藏匿在渡口两侧的山林之中,当费曜带着骑兵奔到渡口近处之际,他们分作三路同时率军杀出,彻底地堵住了魏军的退路。

    至于正面的四千大军也没有闲着,为了更好地引诱魏军来攻,关兴故意让军士们装作惊慌混乱的样子,当然只是最外面的汉军在演戏,内里的汉军仍然保持着稳定的阵型,不然所有人都如此的话,弄巧成拙、弄假成真就反而不美了。

    费曜虽然已经十分谨慎小心了,但终究还是堕入了关兴的彀中,他想到了汉军可能会在中途设伏,但完全没有料到汉军居然会把主要兵力隐蔽在渡口附近,一时不察之下还是中了疑兵之计,致使自己的三千人马陷入了重重包围。

    「儿郎们,坚持住,大将军他们一会儿就到。」

    汉军箭矢如雨、刀枪如林,费曜领着部众左冲右突,始终杀不出围困,眼见己方不断有落马陨落之人,赶紧高声呐喊,鼓舞士气。

    关兴在亲卫的保护下伫立在一座山丘上观阵,听得费曜叫喊着援军将至,心中不禁一阵冷笑:「曹真一会

    儿就到?哼,曹真他们恐怕是赶不过来了。」

    南面二十里外的官道上,三千魏军正拼命地迈开双腿,加紧向太平渡口赶去。不久之前,他们已收到了费曜陷入重围的消息,打马行在队伍最前面的曹真心急如焚,不住地催促众军加快速度。

    「大将军,咱们当真要这样直溜溜地去救援公明将军他们么?」并骑而行的郭淮侧头问道。

    曹真叹了口气,道:「唉,我明白你的意思,蜀军既是精心设计又人多势众,咱们这三千人就这样杀过去恐怕不仅救不了公明,而且还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然而我身为大将军,眼见部下有难,又岂能无动于衷?若是不去救公明他们,定会寒了全军将士的心,日后也就不用带兵厮杀了。」

    「下官也明白此理,但我军兵少,就算赶到怕是也难以攻破汉军的围困,而且一个不好,咱们这三千人也会有落入蜀军包围之危。

    而大军一旦损失惨重,长安恐不得保,所以下官还是想请大将军再考虑考虑,也许咱们寻一险要驻守接应才是上策。

    公明将军麾下俱是骑兵,他们完全有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冲出重围,当然有所折损是肯定的了,可就算三千骑兵全军覆没,总也比丢掉长安要好得多。

    是以为天子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季汉当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军师中郎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军师中郎将并收藏季汉当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