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就一定是正确,事实上他们的思想,经过了实践后,可以看得出来破绽百出,二者都抓住了对方的破绽大肆攻击,却不肯去反思对方所说的破绽,到底是不是对的。”

    “我想,作为圣贤,他们肯定不是那种会恶意中伤对方的人,有句话讲,最了解自己的人是敌人,他们宣扬着自己的思想,迫切的想要使其成为真理,而对手却是不断的去研究他们的思想,想要从中找出错误之处,其实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种思想上的碰撞是有益的,起码他们能够通过比较和实践来提升自我,可惜,他们没有。他们已经陷入了一种迷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是一味的想要说明,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却忽略了即便是圣人,也会有错。”

    叶宁所言不难理解,这两个导致了儒门沦落的亚圣,其实本心不坏。

    他们之所以争执,不过是思想之争罢了。

    思想之争在儒道历史上还少吗?

    别的不谈,就是圣人所言,曾经都饱受质疑。

    圣人言,人之初性本善。

    后人觉得不对,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性善论和性恶论争执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答案。

    这就是思想之争的难处,想要统一思想,太难了。

    闻言,二圣沉默了。

    “他说的对,圣人也会犯错,何况是我们,莫非真是我们陷入了知见障?”

    什么是知见障?

    简单来说,就是把某种思想或者是某种道理,当成是唯一的真理,狂热且毫无保留的相信,无法摆脱。

    这就是知见障。

    那么该如何摆脱知见障?

    没有谁比二圣更清楚了。

    很简单,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事务,然后就会渐渐的发现自己的错漏之处,到那时,见识和思想都升华了,知见障也就不存在了。

    一念至此,二人情不自禁的回忆着自己的思想。

    这一去想,果然发现如叶宁所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时之间,又是羞愧又是难以置信。

    “此子看的竟然如此通透?”

    二人看着叶宁的眼神之中透着震撼。

    叶宁还这么年轻,但是身体里面的灵魂就像是一个活了几千年的妖孽。

    ······求鲜花··········

    “古往今来,多少圣贤都有思想和学说,叶兄觉得,都无可取之处吗?”

    蔡向高心思变幻。

    叶宁这一番话,带给他太多的思考。

    一时之间,他都忘记了自己来这里的本意,开始诚恳的求教,想要弄清楚自己读书时候想不通的问题。

    “我不这么觉得,我没有说没有可取之处,就说王先生吧,他的思想可以让人追求仁义,提高自身休养,程先生讲究礼法,礼法本无错,忠孝悌义更没有错,明礼,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好,这些都没有什么问题。”

    叶宁淡淡说道。

    “我只是觉得,这些思想不该上升到天理的程度。”

    “儒家子弟与其去追求这些虚无缥缈的思想,更应该去主动实践。”

    “知易行难,先知而后行,这是常态,先行后而知,反而罕见,读书人不应该拘泥于思想,思想太多了,一家之言,百家之言,都没有区别,读书从来都不是什么目的,建设圣贤书之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才是目的,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蔡向高点头,他眼神之中充斥着各种情绪。

    ......0

    有迷茫,有惊喜,有期待,也有疑惑。

    “蔡兄,你因为什么而读书?”

    叶宁见蔡向高如此模样,心中叹息一声,这个世界的读书人被禁锢的实在是够狠,于是便主动发问。

    因为什么而读书?

    蔡向高几乎想都不想,便说出了四个字。

    “忠君报国!”

    说完之后,整个人都呆住。

    他意识到了,这不对。

    这确实不对啊。

    难道我读书,为的就是这个吗?

    难道读书人,就只有这点追求吗?

    “因为什么而读书?”

    二老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们脑子里面想出来许多东西。

    回忆起自己当年读书时候的初衷,他们倒不是忠君报国,程先生从小就很有想法,他的毕生理想就是弘扬圣道。

    至于王夫子呢,见惯了百姓流离失所,人性丑恶,所以想让世人心中有爱。

    这是他们读书的理由。

    不对吗?

    当然对。

    只是却显得狭隘了。

    至少在叶宁说出了这么一番话后,他们很难把自己的初衷说出来。

    读书人不该是这样的,儒道更不应该是这样,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所以,到底因为什么而读书?”

    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再不让我死,我就真无敌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勤奋码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勤奋码字人并收藏再不让我死,我就真无敌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