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就一句“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就能看出老百姓已将刘伯温抬高到“多智近妖”的神坛。

    刘伯温之所以成为大明神话,多半要归功于一些光怪陆离的民间传说。

    并且,这些坊间传言,多与刘伯温先知先觉的预言有关。

    传说一:刘伯温预言靖难之役。

    作为历史的后来者,我们自然知道朱元璋驾崩以后大明发生了哪些事。

    皇孙朱允炆登基,因削藩与皇叔朱棣谈崩,南京被朱棣的“清君侧”之师攻陷,建文帝不知所踪。

    老百姓普遍认为,在这档子事发生以前,刘伯温就已预想到这桩惊变了。

    某日,刘伯温启奏朱元璋,想要翻修南京城墙。

    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前段时间不是刚从沈万三那里刮了百万两银子修城墙吗,为何还要再修一遍?”

    刘伯温称:“这城墙不够牢固,还得加固。”

    这句话让朱元璋更是一头雾水,想来修城墙时朱元璋隔三差五便要前往工程现场进行督造,一旦发现有某段城墙不合格则将该段所有民夫全部填城角。

    受到生命压迫的劳役,虽然,没把城墙修得像钢铁一般结实,但也差不了许多了。

    朱元璋让刘伯温解释为何他一再让自己巩固城防,刘伯温说了句高深莫测的话:“臣觉得,现在的城墙防守严密,坚不可摧。

    不过,如果有燕子飞来,这城墙还是防不住的。”

    说罢,刘伯温又作诗一首: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江山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朱元璋不知道刘伯温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当他喝多了说胡话,没有往心里去。

    直到刘伯温病故朱元璋驾崩,靖难之役爆发以后,人们这才意识到刘伯温话里有话。

    原来“燕子”指的正是远在燕京的燕王朱棣,而“一院江山永乐平”中又含有朱棣建国后的年号“永乐”。

    看样子老刘早已洞悉。

    传说二:刘伯温的《烧饼歌》。

    朱元璋建国之初,还没有对手下的功臣痛下杀手。

    可能老朱自己还没端起当帝王的架子,还时常与身边的老哥们开玩笑。

    某天。

    刘伯温觐见朱元璋,朱元璋正在吃午饭。

    老朱听闻太监奏报,便用碗盖住了咬过一口的芝麻烧饼。

    刘伯温来的不是时候,朱元璋倒也没在意,仍与他逗闷子道:“听说你小子挺神的,猜猜朕这碗里扣的是什么?”

    刘伯温闭着眼睛掐算一番后,说道:“回陛下,此物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这碗里扣的是饼。”

    洪武皇帝拍案叫绝,连称刘伯温神人也。

    刘伯温的回答可谓十分精彩,“日”、“月”组合在一起正是大明王朝,而“金龙”说的正是天子朱元璋。

    这件事过后没多久,朱元璋便咂摸出不对劲来。

    刘伯温这家伙莫不是有预言未来的能力?

    自己刚取得天下不久,龙椅能不能坐得稳?

    将来朱家子孙继承正统,大明江山会不会万世兴盛?

    想到此处,朱元璋再次召见刘伯温,询问他江山社稷的前景和自己的万年之期。

    这个问题让刘伯温十分尴尬,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总不能说陛下将在洪武三十一年驾鹤西归,皇孙朱允炆登基后没多久便被篡夺了皇位吧?

    为了搪塞朱元璋,刘伯温回了句模棱两可的话:“国家兴亡天注定,有德之人才能坐稳江山。”

    如果把当事人换成李世民和魏征,估计李世民会就此作罢。

    可时代已变迁,千百年来大臣们总是在拿“有德之人”说事儿,朱元璋可不吃这一套,他硬是要刘伯温发挥神通,再掐算一番。

    刘伯温见无法应付,便只能跪在地上磕头道:“陛下,臣深知此事兹事体大,若不说则有欺君之嫌,说了又恐泄露天机。希望陛下先免了臣的大不敬之罪,臣便将那国运掐算。”

    朱元璋听罢,立马让人从前些天刚铸的几十枚免死金牌中抽一张给刘伯温,让他放心大胆地说。

    于是,刘伯温便咏唱了一段令人费解的歌诀,是为《烧饼歌》。

    在世人眼中看来,这《烧饼歌》着实有点扯淡。

    刘伯温夸夸其谈,说这首歌诀里预言了未来八百年将要发生的历史事件。

    毕竟人们对“未来”的认知往往是模糊的,所以没人当回事。

    直到几百年后,土木之变、英宗复辟、闯王举兵、崇祯自缢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均在《烧饼歌》里找到了出处,人们这才意识到刘伯温之高深。

    或是担心得罪了权贵使后人招致报复,或是担心明言天机遭受惩罚,刘伯温的歌诀中使用了大量隐晦的代称。

    例如:谈到宦官之祸时,刘伯温的“八千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典藏华夏:我打造节目,对话古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大肉大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肉大鱼并收藏典藏华夏:我打造节目,对话古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