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骂塔尼佬把自家东西偷学去了的原因。这是一个“战术上攻压倒防,战略上防压倒攻”的时代。自己的胜利法宝被别人拿去用来对付自己,论谁心里都窝火。

    然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人类别的东西学得都很慢,唯独在打仗这件事上学得最快。

    帝国边陲的蛮族也许学不来诗词歌赋,然而见到铁器、投石机、火药、大炮这些东西却立刻就能吸收消化。

    这也是为什么“野蛮”能一次又一次征服“文明”的原因,因为在这个时代“野蛮部落”的军事科技并不比“文明国度”落后,在动员能力上还要更胜一筹。

    有些跑题,重回到塔城攻防战。

    一众军官想来想去,也没什么好办法。

    其实最好的办法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就是不攻,围着。塔城守军不到三千人,而且已经吓破了胆,绝不敢主动出城决战,

    所以大维内塔军团和圣马可军团中只要留下一支军团在此围困,就可以等着守军断粮自行投降。

    守军要是不出来,那大家就静坐战,反正维内塔人有整座赤硫岛作为补给地,可以陪塔尼佬对峙到世界末日。

    守军要是敢出城野战,那反而更好。五千余人的满编军团打你三千杂牌军,非把塔尼佬脑浆打出来不可。

    另一支军团则可以从围城战中被解放出来,继续攻击塔尼利亚群岛的其他主岛。

    这个方案大家心知肚明,好是好,可是问题在于……谁留下?谁走?

    谁会愿意留下来围城?谁知道城里的塔尼佬手上有多少粮食?理查四世可是围了两年都没能攻进圭土城。如果运气差一点,恐怕战争结束的时候,留在这里的军团还在和城里的塔尼佬大眼瞪小眼。

    士兵们可能会很乐意,可在座的军官们一个也不乐意。

    没有战争,军官想要晋升就只能靠熬资历。而塞纳斯联盟的军制导致军官们不仅要熬资历,还要等空缺。

    能坐在军议帐的军官除非家境殷实或是岳父家境殷实,否则都是“乞讨少尉、贫困中尉、挤钱上尉、终于少校”一路熬过来的。

    好不容易捞到打仗的机会,哪个军官会愿意在这里徒耗光阴?谁不想再进一步?

    在这座小而硬的塔城之外,维内塔军队指挥系统的问题便凸显了出来。

    如果从合理性的角度来说,当然应该是由预备役军团在此围困,而精锐的常备军团离开赤硫岛继续攻城掠地。

    然而问题就在于塞尔维亚蒂是少将,雷顿也是少将。况且即便是前者军衔能压过后者一头,也无法指挥后者。

    维内塔共和国的军队体制决定了军团之间各自独立,因为各军团直属于军事委员会,军团长只对十三人议会负责。哪怕是一个少尉被安在了圣马可军团军团长的位置上,他也可以不甩安托尼奥的命令。

    这个结构避免了军队内部抱团坐大,确保了政府指挥军队,而不是军队绑架政府,让维内塔政府避免了走上联省共和国的歧路。

    况且如果是本土作战,军团各自独立由十三人议会指挥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两支军团和海蓝城之间可是隔着一座大海,想和十三人议会通信,得派船先远渡重洋返回海蓝,再远渡重洋返回赤硫岛。

    即便是顺风顺水,一来一回少说也要三周。如果运气差一点总是遇到逆风,那一个月以后才能得到海蓝城的消息也并非不可能。万一运气差到不能再差,派出去的通信船都沉了,那恐怕两支军团在这里傻等回信,海蓝方面还对赤硫岛的情况一无所知。

    况且一切顺利也需要浪费三周时间才能得到十三人议会的消息,那还不如干脆强攻,攻城如果顺利说不定一周时间就能拿下塔城。

    军帐中的高级军官们对眼下的现状都一清二楚,然而是走是攻、谁走谁留这些问题不是他们能插得上话的。

    决策只能是由两位军团长进行,其他人都没资格参与——当然,理论上还有一个人有资格,那就是海蓝城派来的另一位十三人议会成员。

    这位乘坐补给舰队来到赤硫岛的将官,原本是应安托尼奥少将和纳雷肖海军中将的要求而来,作为复仇舰队临时军事委员会的第三名委员。

    然而好巧不巧,来的又是一位海军中将……海军的人军衔再高,在陆军军务上也没有发言权呀。

    之前安托尼奥提议成立联合指挥部就是为了避免陆海军之间出现这种内耗,可谁曾想到第三军团和海军之间合作顺畅,可却是陆军内部先出现问题了。

    所以最后还是得两位军团长达成共识,校官们都在等着两名少将的最终决定。

    雷顿少将显然不会愿意留下来困守,坐了多年冷板凳,好不容易重新掌兵,可定是要大干一场,怎么可能在小小的赤硫岛上蹉跎。

    而安托尼奥即便同意留下来围困塔城,大维内塔军团的军官们也不会服气。

    温特斯通过卡尔曼的走私渠道联系上的是大维内塔军团,换句话说攻克赤硫港的功劳原本应该属于第三军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钢铁火药和施法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尹紫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尹紫电并收藏钢铁火药和施法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