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东方府。

    整个东方明珠群岛人口已经超过一万人,明珠岛(瓦胡岛)上就超过了八千人,北海水师也已经在瓦胡岛上设立了水师基地。

    闻弦歌而知雅意,二人相交几十年,基本上自己什么心意稍微一透露,对方就能知晓,冯紫英点点头,等着练国事继续说。

    “东方府一设立,如果所谓的帆船与汽船相结合的实验成功,那从松江或者广州横跨大洋直抵东都的航线就不是问题了,我询问过帝国格物院的人,他们初步估计,如果顺利的话,五十天左右可以横渡,除开台风季节,一艘船基本上可以来回三趟。”

    练国事语气里带着几分思索,“臣知道皇上觉得时不我待,西夷人现在在东大陆上动作很猛,但是根据反馈回来的情报,他们还只能在东大陆的最东面沿海活动,内陆地区还是一片空白,我们在西边沿海这一区域的优势基本确立了,我们和他们之间的距离起码有六千里,呃,哪怕东大陆条件不像北庭北海那么糟糕,但是荒无人烟的内陆地区,要横跨到利益区域交接,臣在想,恐怕这不是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就能实现的。”

    冯紫英知道练国事说的没错,英国人在东海岸盘桓一直要到美国成立之后去了,可以说还早得很,但是对自己来说,明知道那样大一片土地放在那里,就像是成熟的果实无人采撷,实在太难受了。

    而且自己这么多儿子,治下又有这么多人口,现在朝廷财力相对宽裕,为什么就不能稍微超前一步,帮着有心有意的儿子们去“创创业”呢?

    美国人的宅地法可以给个人极大刺激,现在自己一样可以给自己儿子们以如法炮制,各自带人去跑马圈地,自己乃至下一任的皇帝全力支持,至于说以后东大陆上的这些儿子们乃至他们的子孙会如何走,那就不是自己能管得了的了。

    真要几十年后,一个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百十万人口,立国又如何?

    多几个秦国也好,赵国也好,晋国也好,楚国也好,那都不是不可能。

    “君豫,你能体会朕的心思就好,这《帝国皇位继承法》一出来,朕只怕连宫都不敢回了啊。”冯紫英苦笑,“都眼巴巴地看着呢,都得要掂量朕是不是偏心谁了,可都是朕的儿子,朕能偏心谁?”

    练国事一脸同情,他能理解,这么多年不敢立储,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吧。

    “不愿意去也就罢了,愿意要去闯荡打拼一番,学着朕当初创业那样,朕自然是要支持的,但也得要有合适的机会,那东大陆,南大陆,还有西疆以西,朕都给他们机会,全力支持,……”

    练国事明白了,这一位是真要准备摊牌了,定了谁为太子之后,那么其他还要有想法的,那就要自谋出路了,帝国会给予最大的支持,而冯紫英本人也会当好最好的参谋。

    明白了冯紫英的心思后,练国事也笃定了,这应该是最好的结果了。

    *****

    “定了?”黛玉看着自己的儿子,反倒是一下子轻松起来,“是不是很失落?”

    “倒也不是,儿子本来也知道自己不是最合适的,说实话,像父皇那样成日操心,儿子觉得三五年也许觉得很充实,但是要一辈子那样,太累了。”模样很有些结合了黛玉和冯紫英优点的楚王淡然道:“所以有点儿失落,但很快就轻松起来,甚至已经想下一步可以做什么了。”

    “那其他人呢?”黛玉认真打量了一下儿子,看得出来儿子并没有装出愉悦的样子,心里就踏实了,“要知道你弟弟可是十分惋惜的,……”

    楚王笑了起来,“真要想创业,那还不如去东大陆或者西域那边,但儿子不是太想,儿子觉得留在中原,还有更多可以做的事情,至于其他人,嗯,可能百味陈杂吧,秦王和魏王还有晋王大概率都是要去东大陆和西域那边了。”

    黛玉也有些遗憾,但是想到所有热门候选人全部落选,也就坦然了,想必沈姐姐和宝姐姐和自己的心情也一样。

    大观二十九年三月初一,冯紫英提交名单予内阁,内阁复选,由赵王和燕王二人成为候选人。

    三月初三,帝国元老院和人民代表院联合投票,票决赵王冯致松成为储君,冯紫英随即签署法令,宣布赵王成为帝国储君。

    这一结果震惊了无数人。

    晋王、楚王、齐王三大热门人选连复选名单都没进入,只剩下两匹黑马PK,结果竟然是赵王胜出。

    后来很多历史学家都在仔细分析和研究这一结果,内阁为什么会选出这两位人选,据说是各位阁臣也都收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最终才定出这两位候选人,而联合投票决出赵王,已经是毫无悬念的结果了。

    历史学家们研究这一结果时都基本上倾向于认为这是各方势力平衡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赵王其他各方面条件都较为均衡,同时性格也最合适,加之对格物的看重,以及另外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赵王的母后贾迎春性格最为敦厚朴实且母系势力最弱。

    大观二十九年十月初一,《海外领地法》正式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数风流人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瑞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瑞根并收藏数风流人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