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千岛张少侠,此刻竟然带着新婚妻子,唐门嫡长女唐妍,隐居在这地图上都查找不了的小城宁山?

    宁山并没有山,门前一片大海,叫宁海更为贴切。但地名是一代一代的往下传的,老祖宗就叫这个地方为宁山,有什么办法?

    张雍杰为了进一步影藏自己的行踪,想起在燕云的时候,那六猴儿和四赖歹戏称自己是万湖李容豪,索性就化名为李容豪,让唐妍化名张妍,夫妻两人就在这宁山城里隐居起来。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郑大叔和郑大婶,李大叔和李大婶,张大叔和张大婶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人。

    他们也对张雍杰和唐妍在这里安家进行了很多帮助,比如借张桌子等等。四家人生活在一起,虽然年龄上有点差距,但也其乐融融。

    这些时日,张雍杰和唐妍两夫妻,夜晚制作窝窝头,白天拿到街市上去换银两。

    每当清晨的时候,张雍杰都会推着一辆小车改装的摊子,来到宁山城最热闹的天桥下面,贩卖窝窝头。

    这个用小车改装的小摊子,还是郑大叔帮张雍杰改装的呢,上面摆着唐妍制作的窝窝头。

    ‘卖窝窝头咯,一文钱四个。’

    张雍杰扯着嗓子嘶吼着,由于价格便宜,说张雍杰的买卖也做的十分火爆,也经常碰见郑大叔郑大婶,李大叔和李大婶还有张大叔和张大婶等熟人。

    这时候张雍杰都会尴尬的‘嘿嘿’一笑,并且拿出窝窝头,交给他们的小孩子。

    正因为张雍杰和唐妍的大方,所以那些小孩子也很喜欢跟李叔叔,张阿姨玩耍。

    郑大叔是个比较爱开玩笑的大叔,不但爱开玩笑,还有点小坏小坏,用百姓的话来将,这郑大叔就是一个不落教的坏大叔。

    郑大叔经常鼓励张雍杰道:“小李,就像这样,好好的干,赚足了银两,将来说不定还能娶个小妾哟。”

    每当郑大叔这样说的时候,郑大婶都会扯着郑大叔的耳朵,一顿教育,那郑大婶说道:“小李,你别听你郑大叔胡说。”

    张雍杰笑道:“我怎么会听郑大叔的呢,这窝窝头都是妍儿制作的呢,我拿着妍儿赚的银两去讨小妾,那我不完蛋了吗?”

    那郑大叔见张雍杰如此言语,又取笑道:“小伙子没有志向,不开窍,嘿嘿。”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张雍杰和唐妍隐居在宁山小城,过着普通而又平凡的日子。过着千家万户老百姓该过的日子。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转眼之间,中秋佳节已然到来,一轮明阳已然升起在大海之上,示意着团聚的日子到来了。

    这一天郑大叔家又邀请街坊邻居,一起到自家庭院聚餐饮酒,共度佳节。对于张雍杰和唐妍这种外乡人士,郑大叔此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对家的思念。

    所以张雍杰和唐妍也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也对周围的邻居生出了更多的亲近之心。

    唐妍和郑大婶,李大婶,张大婶等几位妇人早已制作好了很多丰盛的菜肴,有鱼有肉,还有月饼。

    唐妍心灵手巧,特意制作了一种‘冰皮月饼’,让街坊领居大开眼见,纷纷夸赞唐妍很是能干。

    那些小孩子拿着‘冰皮月饼’,幸福的吃着,他们甚至跑到街外,向玩伴一阵炫耀,收获了更多的羡慕眼光之后,这些小孩子更加喜欢这位年轻的张阿姨了。

    那些隔壁的小孩都馋哭了,纷纷跑到郑大叔家中讨要‘冰皮月饼。’

    谁能得到一块‘冰皮月饼’,谁就能成为小伙伴们眼中羡慕的对象,无限光荣。

    唐妍哭笑不得,只好又制作了一批‘冰皮月饼’,分给那些小孩子,逗他们开心开心。

    张雍杰拿着那‘冰皮月饼’,好好的查看一番,心想妍儿的内力又增长了,竟然能运用内力,冻出一层薄冰在月饼上面。

    郑大叔取笑道:“小李媳妇有这手技能,干脆让小李以后去卖‘冰皮窝窝头’好了,保管全城的人都会来照顾小李的生意。”

    唐妍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但张雍杰知道要冻水为冰,肯定要消耗内力,如果制作大批‘冰皮窝窝头’,那唐妍妹子可能就累死了,张雍杰怎么舍得如此。

    张雍杰当下摇头道:“大伙儿图一时新鲜而已,我还是喜欢卖窝窝头。郑大叔又在出馊主意了,我们才不上这个当。”

    谈笑间,开饭的时候已经到了,张雍杰和郑大叔,李大叔,张大叔四位男子,共坐一桌,那边妇孺小孩另开一桌。

    四人刚刚入座,郑大叔率先给张雍杰倒了一碗米酒,要求张雍杰喝下,盛情难却,张雍杰一饮而尽。

    没想到那郑大叔,又给张雍杰倒满,笑道:“小李,咱们这里的规矩,是你要先干三碗再说。”

    张雍杰不解其意,问道:“为啥要我先干三碗呢?这喝酒不是大家一起喝才对吗?”

    那郑大叔嘻嘻笑道:“你不知道,按照我们宁山的规矩,你要先喝三碗,我们才能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雍杰传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司徒少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司徒少雄并收藏雍杰传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