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穿越过来这十五年取得了多少成绩,朱由栋的心态一直比较正我就是个普通人,要不是诸神互相捣乱,这样的机会根本就轮不到我。所以,我不能像天才们那样,所有事情全面铺开一起上,那超出了我的能力。

    大明朝立国两百多年了,各种问题极多不说还盘根错节,牵涉极广。所以,要从上而下的对这个国家进行改革,必须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慢慢来。

    从襁褓开始,朱由栋整整反复思考了四年。一直到自己开蒙,有了自己的班底后才付诸实践。得益于长达四年的思考,所以他一步步走来,虽说也出现了一些错漏和小瑕疵。但总体而言,走得极稳。

    一开始,当然是要弄钱。在开了几个小的金手指搞到一点钱后,他就上了牛痘法和高产作物推广,给自己披了一件防弹衣。

    按照他原本的计划,他是想去天津港打造基地的。结果这时候李太后和万历推了他一把,让他直接去南京坐镇。这一推,使得他的节奏明显的加快。

    在南京的第二天去黄册库,表面上看是虚晃一枪,实际上这个举动的意义很大太孙殿下这个团体的思想被有效的统一了,大家都明白了现下国家是个什么局面。由此,即便太孙后来做事稍微不符合常理,大家也能够接受。

    然后就是去抓舆论权,有了舆论权才能更好的挣钱、爬科技树。钱和科技有了一定成绩后,就组建新式海军、陆军。之后太孙殿下的实力就进入了螺旋式上升的快车道。

    等到萨尔浒一战,朱由栋获得全国大部分武将的支持,声望一时无两后。随着朱常洛的去世,他很快就被推倒了监国的位置上——这个进度,远远超出了他自己的预期。

    所以,真正走上国家权力的顶端后,他做事反而更加的小心谨慎了。

    从万历四十年(1612)担任监国开始,三年多的时间里,在对内改革上,朱由栋其实做的事情并不多。

    其一当然是继续普查人口。

    其二是改革币制、开设银行。

    其三是改革盐政。

    其四是给全国文官、吏员们涨薪水。

    这四者,特别是后两者,当然是一环扣一环,相辅相成的。

    不搞清楚全国人口大致有多少,国家的一切情况都会不知道。所以,这个必须要先把工作做在前头。

    而要改革币制,朱由栋和曹三喜准备的本金是不够的。所以,必须要靠出卖部分国有资产来筹集资金。在短期内看来,没有什么比卖盐矿来钱更快的了。

    不过,只有有了相对靠谱的人口数据,朱由栋才有底气把全国大部分盐矿给卖出去这次盐矿拍卖,毕懋康手里可是扣着整整十三个盐矿没有上榜。而这留下来的十三个盐矿,保证了每省至少有一个大型盐矿是掌控在国家手里的。其产盐量结合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即便是出现全国私有盐矿们统一提价,这十三个国有盐矿也有足够的力量把盐价给打下去——这就是人口普查的意义之一。

    卖掉盐矿,大明朝低效得让人发指的盐政得到改革后,朝廷有了钱。接下来自然是要给官员们涨薪水了。

    还是那句话高薪未必养廉,低薪一定催生——现代社会里,确实有不少人不太在乎薪水高低,只要工作轻松就行。但这有个前提啊这种人本身他不缺钱!

    而且这种人的工作效率,肯定会极低。现代社会不是说了嘛?懒政无为也是!

    朱由栋再怎么看现在大明的文官们不爽,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大明这套中央集权,文官治国的模式,比起西方的什么封君封臣制度先进多了。这是他未来和其他穿越者竞争时最大的优势之一。

    所以,他还是要依靠这些文官的。

    那就必须涨薪了。

    至于涨薪之后?一方面肯定是改组都察院,加大贪污的查出力度。另一方面则是思想改造!

    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以前大家光靠工资根本没法活。在大家温饱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去反腐,那是没什么用的。而现在,大家的收入涨了这么多,反腐也好,思想改造也罢,都有了物质基础。

    在朱由栋的计划里,要彻底实现大明国家财政的扭转,给广大的百姓减负。那就必须要实行历史本位面雍正的那三板斧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吏治就必须要先整顿。

    整顿吏治,首先得涨薪。

    然后是加强督查和思想改造。

    大明现在的官场,基本都是伪君子当道。因为全国所有官员都不得不贪,以至于大家反而更在在意表面上的道德文章。几百年下来,除了少数坚持本心的人之外,基本全成了伪善之人。

    要纠正这样的风气,当然不可能把全天下的官吏都清洗一遍,除了涨薪。还得把引领这股伪善之风的标杆打倒!而说到这个,还有什么比打倒衍圣公一家更有震撼力,收效更好更快的呢?

    说起来,张世泽办事情还是很得力的,七八个月的时间下来,他已经成功的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全球战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混吃等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混吃等死并收藏全球战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