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让狄人血泪嚎。

    破晓,天边刚刚染上鱼肚白,这支大军没有鲜花,没有万民欢送,留给寂静的朔州,只有无数铿锵坚毅的背影。

    远处的一座茶馆木楼上,同样静悄悄的,白衫纶巾的郭奇佐、蓝衫幞头的郭崇韬,正神色复杂地望向他们远去的背影。

    “奇佐兄,昨天你为何不出言劝慰一下,现在使君增援而去,若是朝廷因此驳回我们的请求,那我们再想平反昭雪,岂不还要等待时机。”郭崇韬满脸苦涩地抱怨道。

    同为朱璃最倚重的良谋,两人私下里的感情十分好,都是兄弟相称,听了郭崇韬的抱怨,郭奇佐有点无奈地道:“我不劝,那是我比较了解使君的性情,有时候憨直得可爱,有时候又执拗得让人无语,这样的人,我平时虽然喜欢,却绝没有倾心辅佐之意,因为这样的人,大多不能成事。”

    “可是不知为何,这样的性格落在使君的身上,又让我不得不倾力辅佐起来,想想都觉得十分梦幻。”

    “古之成大事者,无不心狠手辣,无人不算,可这位倒好,心中还充满着自以为是的正义,不过这样也好,辅佐一个注定不可能上位的人,问鼎天下,那才更能彰显你、我的高明,千古之后,怕是也会让人自叹弗如吧。”郭奇佐斗志昂扬、无奈、又有些自嘲地慨叹道。

    在郭奇佐的

    心中,他认为一个不会为自己打算的上位者,注定是一个失败的上位者,古今多少贤臣、名士,他们能够青史留名,不是他们真的好到堪比圣贤,而是他们谨守着心中的准则,却做着比小人更阴险、比贼人更狡诈之事。

    忠臣、名臣、贤臣,若想有所成就,必须比奸臣更奸猾,比佞臣更阴险,比小人更无孔不入,外圆内方,才是成事之资。

    而朱璃在郭奇佐的眼中,就是一眼可以看透的人,这样的人要么运气好,能够长命百岁,在仕途上,大多数的情况下,如果没人暗中扶持、力挺,多半不得好死,这是最好的马前卒啊。

    目视朱璃出征的可不止郭奇佐、郭崇韬二人,翠微阁上还有几道身影,同样站在小楼上,作为翠微阁的掌柜,侍渔娘子恭敬地站在一名血目阴鸷的瘦脸老人身后,谦恭地道:“王将军,朱璃并没有等到朝廷的答复,就出兵卢龙了,看来是我们猜错了。”

    阴鸷老人,正是王智兴,这段时间他一直潜伏在翠微阁,本来想等待时机,前往刺史府收割朱璃生命的,可是击竹子和布袋和尚,那两个老不死,一直待在那里,让他不敢妄动。

    好不容易等到这两个人走了吧,燕山海蟾子又不知吃错了什么药,竟然派了他的师弟星辰子、以及首徒董凝阳入住刺史府,让他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天下入玄的武者不多,可燕山一门就有两位,星辰子正是除了海蟾子之外的另一位,若是正面对上,他不敢保证,能够战胜此人。

    即便能够战而胜之,也绝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结束战斗的,任何一个入玄武者,都十分可怕,拼死之下,若是没有深仇大恨,即便同阶高手都不敢触碰。

    这一等,就等了一两个月,现在朱璃出征卢龙了,不管什么原因,朱璃一旦出征,他就不可能前去刺杀了,大军之中,什么都可能发生,他还没活够。

    侍渔之言,让他有些讪讪,他曾猜测,不等到朝廷平凡昭雪,朱璃绝对不会出征卢龙的,可现在,他显然猜错了。

    为了自己的颜面,他仍旧兀自争辩道:“朱璃能从一介升斗小民,混到如今的境地,得意于李可举的提携不少,没有等到朝廷赦令,就出兵增援,只能说明这个人,还不是一无是处吧。”

    侍渔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意外,这位何曾对别人肯定过半句,没想到,竟然对朱璃认可了一丝,因此继续道:“朱璃我们暂时无法除去了,那他麾下的两位良谋,将军要不要顺手除去。”

    王智兴闻言,摇摇头,慨然道:“天下诸如此类的人,多如牛毛,若是每个都杀,岂不自讨苦吃,算了,我的目标只是朱璃,其他人,没有上令,暂时不要妄动。”

    “诺”侍渔,以及身后的两位女子,连忙拱手应诺。

    若说这些凝望的画面,最美最忧伤的还是一处酒楼的临窗处,站在这里的,是一位月白长衫、容貌绝美的年轻小郎,正是王月瑶。

    望着那铿锵坚毅军旅、望着那旌旗飘荡的征卒,她静默无声,身体凝立,犹如一尊望夫石,唯有珠泪洒然,泫然欲泣的模样,望之让人心碎。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茫茫红尘,为何总是聚少离多?

章节目录

山海横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逢不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逢不识并收藏山海横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