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头跟着的下人们真相了,败家娘们果然是一脉相传,看看自家三位姑娘的颠狂就知道了。

    老爷,你的家产不保啊!

    当然,已经游学去远方的刘三贵并不知此事。

    这一日好好逛了一天,刘稻香早就累坏了,因张裕德应酬,便打发人回来送信,说是不回来吃晚饭。

    瞧着累坏了的闺女、媳妇、乖孙们,陈氏一脸郁闷的把这些人放回去了。

    说好的陪她晚上再摸两把的,最后只剩她这孤独的老人,还好,还有两个小乖孙陪着她。

    于此又混了几日,在这几日里,刘稻香征得张桂花的同意,让罗姑姑带了些山野货送去了苏子烨的府上,不过,他不在府上,只有进孝帮他守着空荡荡的宅子。

    进孝是随着罗姑姑一起来的,张裕德不在家中,他先去给丁月桂这个主母请了安,又去见了陈氏和张桂花,当时刘稻香她们也在。

    进孝先把回礼呈上,说道:“主子带兵进大山了,要到五月初才会回来,因此,奴才便挑了些老夫人爱吃的点心,以及咱青州城的一些小玩意送了过来,给几位姑娘少爷们解闷儿用。”

    陈氏并不知苏子烨与张裕德原就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对张桂花笑道:“他们两个哥儿现在关系好着呢,苏千户若是在城里,时常来我家吃饭,就着你捎来的坛子菜芋头丝儿炒腊肉,他能吃三大碗米饭呢!”

    于陈氏这位老人而言,后生晚辈们胃口好,能吃,就等于是身体壮如牛。

    她自然是喜爱的。

    进孝在一旁笑答:“那是因为夫人的手艺好,咱主子在北方却是吃不到这种菜的。”

    大周朝的北地极寒冷,不过是九月中,便已开始下起了小雪,与青州又有不同。

    青州却是四季分明,适合芋头生长。

    “原来苏公子喜欢这些个菜啊,家中且还有不少,回头,我让人多送些来,只是一个,若是着了凉又或是原本就有咳喘这毛病的,却是不能吃坛子菜,得拿出来搁在外头放上两日再吃,就不会引起更严重的咳喘了。”

    张桂花并不能为此事说出个什么所以然来,也解释不清楚为什么会如此,这都是老一辈人慢慢琢磨出来的经验,一代一代这样传下来的。

    “是,奴才记住了。”

    进孝送了回礼,又见过了几位主子、姑娘、少爷们,这才辞行,又说让张桂花等人不必急着回去,等他主子回来见上一面也不迟,左右早稻要到七月中才能收获。

    张桂花想了想,家中并无什么大事,无论是自家的五十亩良田及那块红薯地,还是刘稻香的田地,全都交给金庄头去管理了,而那五千头猪,原本就另请了长工在照顾。

    思来想去,都没什么大事,便应承下来了。

    进孝见张桂花应下来,这才暗中松了一口气,自家主子似乎很喜欢与这家子往来,他若不留住这一家子,等自家主子回来得了消息,还不得揭了自己的皮。

    只是一想到前儿王府传来的信,他又不免一阵头痛。

    那苏惠雅与金镶玉这个番邦公主,已经一路游玩到了鲁州,不日便要来青州城了。

    可惜,他这时联系不上进了大山的主子。

    在第五日时,张裕德果然有了时间,一大早便带了她们去郊外玩耍。

    而刘稻香她们自然兴致勃勃的学起了骑马,三姐妹学了一阵子,突然发现,这是一个长远的活计。

    因此,越发不急了,与丁月桂说好的,只要小舅舅得了空闲,便让他带了她们来牧场学骑马。

    转眼,又过了三五日,这一日,外头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

    都说春雨贵如油,这场春雨来得好及时。

    因着下雨,刘稻香姐妹无聊极了,难得安静的坐在屋里拿起了绣棚子。

    刘稻香才拿起绣棚子绣了两针,就觉两眼生花,人很犯困。

    正在这时,罗姑姑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在她身旁耳语:“姑娘,舅老爷打发人来寻你前去南书房。”

    刘稻香抬眼,见刘秋香正在教刘春香针法,她把绣棚子往针篓子里一搁,伸了个懒腰,说道:“你们接着绣,我出去走走。”

    “二姐姐!”刘春香睁着一双萌萌的大眼,写满求救,她也想出去“走走”,她一点都不想绣花呢!

    刘稻香轻轻撇了她一眼,说道:“三妹妹,你可得乖乖的哦,大姐姐好容易才有时间教你,待从这里回去了,她只怕又要忙绣坊里的事了,我是因为有点犯困了,你乖乖跟大姐姐学哦,我走走醒醒神就会回来了。”

    只因张裕德说让她去南书房,很显然是有重要事说,而这些事,暂时不便让刘秋香她们知道。

    “知道了,二姐姐,你快点醒完神回来哦。”刘春香觉得如此痛苦的事,怎么不能叫同样不爱绣花的二姐相伴。

    有道是:共享,即然是亲姐妹,那更不必客气。

    刘稻香嘴上答应着,由青梅伺候着穿了木屐,接过青丝递过来的,已撑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农门坏丫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浅醉微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浅醉微梦并收藏农门坏丫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