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稻香伸手摸了一把脸,说道:“我到把这事儿给忘了,娘,我可没那么多钱,不如家里出钱吧,到时候,把这产业留给咱两个弟弟,我有小舅舅帮我卖酱萝卜条和腊鸭就可以了。(书^屋*小}说+网)”

    “那怎行!”张桂花肯定不愿意:“他们是男娃娃,这自己的前途得靠自己。”

    苏子烨瞧了,心中对刘稻香的印象越发好,又见这娘俩推来推去,便道:“三一三十一。”

    他说完这话,把视线移到了张裕德的身上。

    “各得一份。”

    张裕德不愧是他的小伙伴,瞬间明白了苏子烨话里的意思。

    这法子是刘稻香想出来的,自然得归她一份,但是,刘稻香是刘三贵的女儿,再加上要做这么大的事,肯定少不了爹娘的帮忙,又因刘稻香有意给家里留着这生意,因此,刘三贵与张桂花算一份,剩下的自然是归负责销出去的张裕德了。

    “这个主意不错,咱们三方一人得一份,稻香这丫头这般年纪能想出这吃食,已经很不错了,你就负责管做红薯粉的事,至于这收红薯与盖作坊的钱,就由我和你爹娘出了。”

    刘稻香见张裕德这个亲舅舅都没意见,她自然不会有意见。

    苏子烨并不眼红这东西,就算张裕德从这里分了三分之一的股份,他完全可以从张裕德手上收购,再运去海外,绝对能获得暴利。

    所以嘛,有钱大家一起赚。

    这些都不必说,张裕德心里门儿清,不然,苏子烨先前就不会点头同意张裕德占三分之一的股份了。

    “择日不如撞日,等你爹回来了,就把这三方契书写好,还有哪个黄道吉日比得过年三十这样的好日子。”

    刘稻香闻言笑了,答道:“那不如年初一呢,新年头一天开门红,明年肯定是个大发年!”

    “哎呀,我怎么没想到,正好苏公子也在,请了他,再请了咱黄镇长,还有黄举人做见证人。”

    他口里的黄举人,便是黄小虎的爹黄大茂,听说后年春,黄大茂要参加“春闱”了,若中了,便要入国子监读三年,三年后参加殿试。

    只要入了国子监,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大小都会混个官。

    这事儿就算是这么说定了,刘稻香本身就有四五千两存银,再加上刘三贵给她添的那两百多亩良田,而张裕德也出价三文半买她的酱萝卜,这里能赚不少钱,后来刘三贵又从老宅那边给她带回来四百七十两,这七七八八算下来,她手头却是有不少的银钱了,这还不算她妆奁盒里的各色头面。

    刘三贵回来的时候,这事儿已经说得差不多了,待他回来,张裕德迫不及待的拉着他还有苏子烨去了前院南书房。

    陈氏见时辰差不多了,便吩咐薛大娘带了她家媳妇,刘稻香她们称其为薛大婶的,叫这婆媳俩进后厨房做饭。

    “桂花啊,出了初八,我就要跟你弟弟去州城了,你也莫要不舍得,到底,你弟弟是张家子嗣,总不能老跟你们挤一块,我还指望着月桂给他开枝散叶呢!”

    陈氏一直生活在乡下,因此,对于学大户人家纳妾啥的,也没那想法,左右丁月桂还年轻,总是能抱上孙子的。

    张桂花见此,便不再相劝,又问:“娘,你是打算......”

    “薛大娘年纪大了,让她给薛家媳妇搭把手,到时再在厨房添个婆子,至于咱们两个小乖孙,过了年也有两岁了,让薛大河的儿子来当差吧,晚上让他们几个睡一个屋里,再另外配两个小厮,你看如何?”

    陈氏想的不无道理,只是张桂花想着小厮的话,年纪也不会太大。

    “左右还是让薛大娘看着这哥俩吧,连山这孩子过了年也有五岁了,让他跟着当差,先跟在浩儿身边,土牛这孩子才三岁多点,晚一年再当差吧,我看瑜儿和浩儿很喜欢跟他们玩。”

    陈氏听后,便不再多说,这样一来,薛大娘就不必那么累了,她是担心薛大娘一个人,看不住这两只小猴儿,一转眼的工夫,就不知这几只猴儿跑去哪儿了。

    “娘,咱们是不是该去猪圈,鸡舍了?”刘秋香带着自己的两丫头,鱼雁和花颜进来了。

    她手里拿着些寸许宽,三寸来长的红纸张,上头写着的都是“五谷丰登”、“家畜兴旺”。

    这是青州一带的风俗,不但家里要贴对联,粮仓和鸡舍、猪圈都要贴。

    “我说老忘了一件事呢,对了,我去把准备好的鞭炮拿上。”

    贴了这些小红条后,还要放上鞭炮。

    张桂花刚从火桶上下来,又道:“啊,我又忘了,咱家的田里要去放鞭炮。”

    刘稻香听了,连忙吩咐春娇去前院南书房说一声,去田里放鞭炮,都是一家之主的事,据说,放了鞭炮是避邪,来年能粮满仓。

    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左右就是讨个喜,求个安心。

    年三十忙完这些个琐事,算彻底闲下来了,年夜饭,年夜饭,自然是吃的时辰越长越好。

    正堂里烧了好些盆碳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农门坏丫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浅醉微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浅醉微梦并收藏农门坏丫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