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财哥后年与我爹一起下场,两个人念的书都一样,正好让我爹同他一起多讨论讨论功课,说不得还能多学点东西呢。”

    刘智财为人脑子十分机灵,刘稻香知道她爹的短板在哪儿,要想适应与那些朝廷里的人打交道,就要多跟刘智财学学如何同人相处。

    说起来,刘稻香不过是讨个双赢的局面。

    刘孙氏在她这里讨了话,脸上的笑意越发关不住了。

    “侄女儿只管放心,我婆婆一会儿回来,我定会与她好生说说,她一定会很高兴三弟又得了天大的好处。”

    刘稻香的嘴角上扬得越来越利害,又与刘孙氏说了几句话,这才带着青梅回了自己家。

    她回来后,听说陈氏已经又去上了些吃食,而她爹也已经从镇上赶回来,与他一起的还有郭先生及刘智财。

    刘稻香听后笑了笑,看来自家爹爹与刘智财是一块儿去了郭先生家。

    中午刘大富与里正一块儿来的,黄大奶奶比两人来得更早些,家里又热热闹闹吃了顿午饭暂且不提。

    只说翌日清晨,罗姑姑一早便随了刘三贵一起乘驴车去了镇上。

    当刘三贵问起时,罗姑姑只笑说是刘稻香给苏子烨写了亲笔信,务必要她送去苏子烨的手上。

    刘三贵又追问是何事,罗姑姑只答:“姑娘还惦记着舅老爷年前说养鸭子的事呢!这不,眼看着过年了,姑娘听说奴婢对于挑选料子在行,特意打发奴婢去州城时兴料子,说是要给老爷、夫人、大姑娘、三姑娘及两位小少爷买些好料子做两身过年穿的新衣裳。”

    刘三贵越发笑得开心:“唉,我就说生闺女好吧,你看我家那两小子,光会天天跟他娘要零嘴吃,哪里会想到这些个事。”

    “老爷,少爷们不过才一岁多罢了,离两岁还差一个月呢。”

    “儿子就是不如闺女好,还没到吃穷老子的时候,自打有了这两小子,我这做老子的就要做牛做马,天天累死累活的念书不说,还要为了松快些考上举子琢磨着多做些啥事才好。”

    刘三贵嘴里虽然抱怨,可心里还是挺塌实的,起码,不再有人会背后戳他的脊梁骨,说他是绝户。

    罗姑姑劝道:“老爷只是看到了不好的一面,姑娘们将来出嫁了,家中的弟弟又很有出息,哪个姑爷敢欺负她们?”

    “你说得是,老子就该往死里读书,咱家的闺女也不必去攀什么高枝,只要找个会疼她们的汉子就行,将来,她们的弟弟有出息了,她们还不要过得顺风顺雨,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刘三贵已经想好了,他自己多多努力,在儿子们还不能撑起家时,他可以给闺女们当强而有力的后盾,待他老了,刚好儿子们又可以顶上。

    他又说起了今年家里养的鸡和猪:“我回头还得跟高九去商量一下,今年的粮食老贵了,看能不能给咱长些价,总不能叫咱亏了本。”

    罗姑姑笑道:“老爷只管安心,奴婢瞧那位九爷不像不讲理的横蛮人。”

    “希望是如此才好,只不过我心里还有些底呢。”刘三贵一脸的无奈,他家才开始做生意,哪里会把这些事算进去,早知会遇到这样的灾年,当初就该在合同里写明这一条。

    罗姑姑又劝他不要担心,说高九不是那种没良心的人,更是个有眼光的,看得也长远,这才稍稍安了刘三贵的心。

    刘三贵开玩笑的说道:“他若不给咱涨点价,我就去苏公子那里告状。”

    罗姑姑又道:“老爷,公子与咱姑娘自小就认识,更是在受伤时,多亏了姑娘烧得一手好菜,奴婢可是知道公子的,那嘴儿叼着呢,一般的菜可入不了他的口,若没姑娘烧的好饭菜,公子说他那会儿没被人砍死,也会被饿死在这山坳坳里。”

    刘三贵听了这话,真安心不少了。

    罗姑姑随他坐车去了镇口,又从那里从马车连日赶往府城。

    转眼便过了六七日,刘稻香的心里七上八下,也不知罗姑姑把事儿办得怎样了,又担心苏子烨不愿意为了这些小事出手。

    一时在家坐立不安。

    刘秋香这一日正好在家闲着,见她一脸烦躁,便拉了她去自己的房里坐。

    “妹妹,你为何事烦忧?”

    “没啥事,姐姐,那些香禳做得怎样了?”

    刘稻香并没有把算计刘齐氏的事告诉刘秋香,只是答道:“也不知舅舅今年能不能回来。”

    刘秋香听了并没有多想,而是把话题转到了张裕德的身上:“我可盼着舅舅能回来过年,算下来,咱舅舅都快二十八了,外婆一天到晚都急着他的亲事,天天盼着能抱个亲孙子呢!”

    “舅舅都有几个月没来信了,也不知他可还好不?”刘稻香一脸的担忧,这做海外的生意,看着风光无限,谁又知海上的风险有多少!

    不说天灾,便是那些海盗只怕也有不少。

    刘秋香是原装货,不似刘稻香懂得多,哪里会想到海上也有很多危险,笑道:“希望舅舅能回来过年,上回他来信,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农门坏丫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浅醉微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浅醉微梦并收藏农门坏丫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