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刘三贵这一日沐休留在家中,中午吃过饭后,一家子围在火盆子边。

    即便是二月了,依然还是很寒冷。

    刘稻香听了刘三贵的打算,原来,他是想着趁着春耕生产还没正式开始,先请人挖好地基。

    盖个大院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大概差不多要花一年的时间,中间还要时不时的停下来,一个是把屋子晾干些水气,二个,也是忙着要双抢(双抢是夏天收完谷子后,又接着插秧,等到秋天能再收一批),三十里村一直是一年两季收成。

    “爹,咱们盖这么大的院子,怕是得要准备不少的活儿,您还要每日去镇上念书,娘管着两个弟弟,都没有精力去管别的事,外婆婆的年纪又大了,我跟姐虽然能帮上些忙,只是有些事并不适合我们去办,而爹爹也不能因为家中要盖房子而耽搁了学业。”

    张桂花先是有些想不明,刘稻香这么一说,她一下子通透了。

    “我觉得咱闺女说得对,这事儿还真不好办,若是请人帮忙,也不好老去麻烦人家,若是给人家开俸禄,这也不好说,因为,也不是天天得往外头跑,当初,老宅那边盖院子,全靠咱爹一个人忙里忙外,就那样,咱奶不是还买了两个跑腿的下人吗?”

    张桂花是典型的古人,她觉得家里有钱了,置办产业买下,就像现代人买车、买房、买家电一样,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对于买下人,她也没有什么圣母想法,想着大家都是穷苦人啥的。

    陈氏在一旁也道:“三贵,依我看,是该先买几个下人,不说旁的,就光说你买东西回来,这也得人帮忙看着吧,你要念书,总不能家里少买了几口青砖,你也要亲自再跑一趟吧,这种琐碎事可多着呢,还有,即然起院子,那这些泥水工的一日三餐也是要包了的,这得请人做饭吧,好吧,就算请村里人帮忙,那买菜一事呢?更何况,盖个院子又不是像喝蛋汤。”

    她的意思是,不会像喝蛋汤那般容易,哧溜一下,就喝下去了。

    刘稻香对盖院子的事两眼一黑,很抓瞎,又想着当初修葺这老院子都很忙,那新院子自然更加事儿多。

    “爹爹,可有寻到烧好砖的窑子?”

    “这个不必担心,高九应承给咱家介绍个可靠的,我今儿想趁着休沐把事儿定下来。”

    刘三贵中了秀才后,郭修凡对他的要求越发高了,他自己以前走过的弯路,每每刘三贵遇到后,总会及时出言提醒,使得刘三贵十分感谢的。

    又因他如今中了举子,只单独在家教几导三四名学生,不但收入增加了不少,还松快了许多。

    再加上随着他身份水涨船高,家中也渐渐有起色。

    “对了,二月十八是郭老夫人的寿辰,桂花,你还得打听一下看准备什么样的礼合适。”

    张桂花问:“可是满五十整了?”

    老人做寿,一般都是男做进,女做满。

    男的做虚岁,女的做满岁,这也说明,郭老夫人今年二月十八满五十岁。

    “是呢,且不说这事。”刘三贵心中惦记着盖屋子的事,又跟刘稻香商量:“我上回去高九家拜年,就这事询问过他,单建一个三合院,只盖主屋和东西房,外加耳房,就要差不多十五万口砖呢。”

    他又把与高九细细商议过的事说了出来,再次说道:“光建主屋就要花掉一百五两银子买青砖,还不包括屋顶用的琉璃瓦片。”

    “咋就这么贵,那青砖不就是泥巴烧成的吗?咋要一文钱一口?”张桂花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刘稻香也没想到这么贵,又想起自家便宜老爹的先前的提议,笑道:“不如先建主屋吧,西跨院先建我和姐姐的屋子,这样,要不了多少几百两。”

    刘三贵摆摆手,答道:“咋不要,一个正屋就要一百五十两,加上你们两个的,还要建客院,还有倒座仓库之类的,这些都是要建好的,一算下来,怕是要七八百两纹银呢。”

    刘稻香想了想,说道:“爹,不如这样吧,先建好主院,这个大概要一百五十两银子,再在西跨院先建一座屋子,我与姐姐一人住一间,剩下的留待以后慢慢建,一年建一点,到时,咱弟弟妹妹们长大了,也刚好够用,不拘非得现在建,还有南倒座可以留待下半年再建,到时,咱家的鸡又可以生蛋了。”

    这样一来,手头也不会太紧。

    其实,说到底,她对于古代的物价还是不够清楚。

    因着之前刘齐氏那边听说只用了八十两银子,她想着三百两怎么算都够了,谁知这建院子就是个无地洞。

    “要不,咱们的地基用青石板吧,这个便宜又结实。”刘稻香想着,盖个房子要这么多钱,不如干脆用最好的青石坐地基,怎么折腾都不会用坏。

    刘三贵伸手猛拍后脑勺,说道:“是啊,咱们这边山头多,青石板也很便宜,三尺长,两尺宽的青石块也不过十文。”

    而一个用青砖的话,绝对不可能只这个数。

    “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农门坏丫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浅醉微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浅醉微梦并收藏农门坏丫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