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的假期转眼就到了。临行前,李广得到一个让人既好笑又好气的消息。他这边答应下来婚事之事,那边给出的回复却是再等等看。

    李广心知肚明,这是要等河套之战打完再说了。因为谁也不知道,这场战争中,李广是不是能够活着回来。别窦氏女许出去了,却只能改嫁。虽然这会社会毫不忌讳二婚并大力鼓励支持寡妇改嫁。但一个未出阁的黄花大闺女没出嫁就守寡这名声实在是不好听。

    搞不好李家和其他人家还以为窦氏女克夫呢。李广得了消息,也丝毫不恼。你就这地位,你在皇后眼中和上层社会就这价值。那你能怎么办呢?

    这个帝国也不是非你李广就不可了。不说历史上知名的那些名将了,就是那些李广来到这里后所接触到的人,那些历史上的籍籍无名之辈,比如吴亮,比如李旭,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材。更不用说后来横扫匈奴的卫青、霍去病了。

    自己来到这里,只是把原有的历史进程,让它加快一点而已。让自己的同胞们减少一点损失而已。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吗?并没有。伟大的汉民族,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存在与否而受到影响。数千年华夏,数千年不曾断绝的文明史。没有了李广,一样会有别人来给这个古老的民族增加荣耀。

    宇宙不灭,汉人不亡。

    临行前,李尚与母亲、姐姐、姐夫都出来相送。母亲一样的忧心忡忡,只是令她稍稍心安的是,现在她的儿子,并不是个炮灰小兵了。身边也有着亲卫短兵护卫他的周全。只是在李广拍马而去的那一刻,李母仍然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自个儿子是去与野蛮凶残的胡人打仗呢。

    李尚扶住老妻,安慰道:“好了,广儿的一身本事,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此去必定无事,还会再立新功。你就放心吧。”两个女儿也在旁边低声劝慰。弟弟李广的优秀,让她们也得到了莫大的好处。对待娘亲,自然是更加小心孝顺。

    李母涕泪纵横,突然爆发:“我要他立甚功劳?我只要他老老实实,平平安安,就在我眼前,就在我膝下娶妻生子!永不离开!”

    李尚愕然:“你这不是胡搅蛮缠么,儿子总要长大,你再疼他,你能管他一辈子。等他大了,你也老了。咱俩都会死。眼睛一闭之后,还能管得了那么多?”

    李广拍马扬鞭,赶到了长安。朝廷和天子都决定了的事情,这会也大致定下了方略。数年前一起击胡的大将军张相如、隆虑侯周灶等人,都已病故。正是国家正多事,老将偏凋零呐。

    不过朝廷并不是无人可用。朝廷遂以栾布、董赤为将军,各率万骑以击河南地。消息传出之后,整个长安城顿时躁动起来。

    在失去河套之后,长安以北几乎无险可守。从上到下,从贵族到平民,皆是日夜担忧,生怕哪天匈奴人又杀了过来。

    时不时的就经常会有谣言传来,说汉军要对匈奴动手云云。只不过,这些言论听着舒服,朝廷却是光打雷不下雨。如今,终于是要动真格的了么。

    第九十七章 河套之战-->>(第1/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时不时的就经常会有谣言传来,说汉军要对匈奴动手云云。只不过,这些言论听着舒服,朝廷却是光打雷不下雨。如今,终于是要动真格的了么。

    与官员们的担忧,百姓们的兴奋有些不同的是,一些群体格外雀跃。他们以前自称墨者,现在被人唤作游侠。

    以前显学,非儒即墨。只可惜,墨家的兼爱,非攻的理念,渐渐不适合于这个世道。赵墨入秦,沦为秦墨之后,亦不为秦所重视。日渐衰弱的墨家,最后也只能分崩离析。毕竟理想主义者还是少数,而且就算是理想主义者,他们也得吃饭,也得生存。只有生存下来了,才有资格和机会传道。

    一部分人沦为纯粹的技术官僚和工匠,进入了朝廷体系。这些人在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部分人则转化为社会游侠。墨者本来就多来自于社会底层。而墨家初创之时,第一代钜子墨子就立下了艰苦实践的规矩。墨家思想除了兼爱、非攻之外,还有节用、节葬等观点。他们生活清苦,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史载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又“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这是一个纪律严明,有着自己的学说和组织的学派。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他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谓赴汤蹈刃,死不旋踵就是他们的人生格言。

    可惜自从战国后期开始,墨家就已经势微了。天下一统历经秦汉,墨者更是少见。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纯粹的墨者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所以,一部分人放弃了理想,成功的变成了汉朝的官员。一部分在墨家体系内专职从事武事的,则变成了游侠,以自己的掌中剑,为这天下寻求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汉将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青牛道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牛道人并收藏大汉将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