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王六郎心情七上八下,即忐忑又欣喜。等到了大帐,见到了周灶后,这个往日里粗豪的汉子,竟也有些缩手缩脚起来。周灶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这个百将,心道,这才是底层军官见自己的常态。李广那小子,完全就是个异类嘛。周灶终于知道自己为何喜欢李广了。李广身上有着一股子满不在乎的劲。自信、昂扬。忽然周灶嘴角就咧开了一个笑容来。他想,要是李广见到了皇帝,在天子威严之下,是继续保持淡定,还是战战兢兢?

    王六郎看着周灶笑了,他也踏实了。他心想看来是好事。于是也稍稍放松了心情。周灶不是个喜欢废话的人,就直接的问王六郎:“我今日校场观兵,百人阵中以你为最上,你可曾学过兵法?”

    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接触到兵书的。除了正宗的兵家传人外,一般的人家里想藏部兵书,那是几乎不可能。这种东西,一般都被皇帝给收藏了。汉兴以来,张良、韩信两大牛人序次兵法,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藏于宫苑之中。民间或许也有,不过一般都是家传的,比如李广家的兵书。

    周灶如此问,也不过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两竿的态度罢了。民间的水深得很,周灶自然不会小瞧了天下人。倘若这王六郎真接触过兵书,那他麾下又多一个可用之材,岂不是好?

    王六郎听了,心道我的将军啊,我要读过兵书,还是个百将?心中郁闷,口上却是不敢怠慢,躬身对道:“禀将军,下吏麾下有李氏兄弟,故能得如此耳。”

    李广接受过军训,来了汉朝,又把家里所藏的兵法给看了个烂熟。现在再入大营,虽然是新丁一个,但接受能力却是特别强,通常能够举一反三。什么队列阵形、旗鼓号令,又怎么可能难得住李广。

    李广学会了,自然就会去教李蔡、李宣。三兄弟的部下,都算是自己人,三十个人被李广兄弟们一训练,自然就显出了不同来。

    王六郎一看,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就让其他什长跟着李广屁股后面学呗。有人眼红嫉妒,忿忿不平,王六郎就破口大骂:“这遭瘟的匹夫,人家世传的兵法放在这里你不学,你怎么不蠢死算逑?”

    这一通骂,把其他的什长、伍长们给骂醒了。对啊,人家真本事拿出来了,咱干嘛不学?先偷个师再说。于是就纷纷带着自己的士伍们,成天的跟着李广他们一块开始训练了。李广丝毫不以为意,反正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放。就这样吧。刚好他们这一百人又还在王六郎的规定下不许出去喝酒找女人,这一群汉子硬生生的就被王六郎等一班人给折磨得成天嗷嗷叫。

    憋得没办法,那也就只能拼命的打熬身体,训练自己了。于是这才有了校场演武被周灶一眼看出差别来的那一幕。

    周灶听得王六郎回答,心中暗道果然如此。叹了一口气,这李家子果真是个有本事的。之前看他卷宗,暴起杀人,只同等闲,还以为他只是颇有武勇罢了。现在看来,却是难得的智勇双全。

    兵家也分流派的。现在虽然没有人把兵家系统的分为四派。但区别还是有的。最明显的,韩信和项王肯定就不是一个流派的。两者用兵之风格,相差十分之大。而勇将和智将的差距也比较大。至于智勇双全的将军,在历史上其实相对较少。

    第四十五章 酬功-->>(第1/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兵家也分流派的。现在虽然没有人把兵家系统的分为四派。但区别还是有的。最明显的,韩信和项王肯定就不是一个流派的。两者用兵之风格,相差十分之大。而勇将和智将的差距也比较大。至于智勇双全的将军,在历史上其实相对较少。

    像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点评麾下将领:“当今名将,唯李勣、江夏王道宗、万彻而已。勣、道宗虽不能大胜,亦未尝大败;至万彻,非大胜即大败矣。”

    当然,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李靖等老一辈都差不多凋零了。李勣和李道宗就是智将,薛万彻就是典型的勇将了。唐朝军神李靖就说过:“若万彻,则勇而无谋,难以独任。”但就是这么一个勇而无谋的薛万彻,也为李唐立下了赫赫战功,汗马功劳。这就是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所以周灶在听完王六郎的汇报之后,立马就毫不犹豫的下令:“王六郎练兵有方,李广等协助有功,其令皆记功一次。”

    王六郎听了大喜,马上就行军礼拜了下去:“下吏谢过将军!”到了他这个级别,想要升迁,就不是单单斩首就可以能够解决得了的了。李广是个小小的什长,想要升迁,拼命的砍脑袋,保证砍掉的脑袋多过于自己麾下的损失就行了。当然,你如果很牛逼,能够斩将夺旗,那也是足够升迁的大功。

    但王六郎想要往上爬,除了功劳外,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资历年限,和战争的重要与否。砍100个脑袋的国内平叛战争,与砍10个脑袋的汉匈战争,概念自然是不一样的。在军中十年和在军中五年,概念自然也是不一样的。甚至你是哪个地方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升迁的因素。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得有过硬的功劳在手里,然后你才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汉将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青牛道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牛道人并收藏大汉将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