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在欢乐的气氛中很快结束,各个族长归心似箭。

    成为天下人的老师,这是做梦也没有想过的,不过当今圣上给了各个家族这样的机会。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百姓根本不会记住六大家,所有百姓只会记住李膑。

    第二天早朝,李膑公布了全天下建立官学,也就是大唐书院的宏伟目标,所有大臣都被震惊,圣上这是想开天下之先河吗?

    李膑建立大唐书院的目标不仅是让天下人识字,明理,晓事,他更希望的是文化侵略,当天下所有人都用大唐的文字,知晓汉人的历史,那么天下不就是大唐的吗?

    不过也有人发出了疑问,高士廉说道:“陛下的建议可以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百姓必将会感恩戴德,不过天下人口何止千万,建立书院必定花费巨额数字,这笔钱哪里来?”

    李膑笑了下,说道:“钱先由各地官府筹措,朝廷也从户部支付一部分。”

    高士廉不以为然,说道:“钱有官府筹措,那朝廷还不还?怎么还?”

    李膑说道:“半年后,扫平突厥,颉利会替朕出这笔钱!”

    啊?颉利出钱,难道圣上又要出征了吗?要知道此时突厥实力是不弱于大唐的,领土面积甚至还要超过大唐,圣上就这么有信心吗?

    没有人敢问,连魏征都不想触这个霉头,虽然说大唐众臣没有一个人觉得打不过突厥的,但是那是ChiJiu战,需要比拼的是国力。

    李膑看众臣没人反对,就说道:“朕先在长安修建一所示范性大唐书院,作为全大唐的标尺,而且朕在下一规定,县一级的书院建设的必须要超过县衙,这就是最硬性的标准。”

    啊?超过县衙,众臣又被震惊了,那得花多少钱?要知道此时大唐有300多个州,一千五百多个县,这还不包括刚刚征服的三韩地区,一个书院按5000贯的标准建设,那就需要七百五十万贯不止。

    这还没有算县下面一级的书院,总的算来花费何止千万贯。武德九年,大唐一年的税收才一千五百万贯,这一千五百五贯要给官员,军队开饷,要兴修水利,要修葺官仓等等,结余不过百万贯、

    在众人目瞪口呆之下,李膑宣布了退朝。

    一连五日,李膑都在忙活书院的事,这是目前最头等重要的事,在长安城一处偏僻的静地,李膑买下了一座大宅,占地面积十几亩,换算成后世一万多平,这就是大唐第一所书院。

    当然,李膑已经做好了书院章程,书院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分别对应的是后世的小学,初中,高中。

    这所示范书院是初级的,计划招生800人,招生范围就是周边的住户,李膑跟下面人打了招呼,严禁走后门,cha班生。

    这一天,书院正式成立,李膑带着众臣前来参观。

    “为大唐崛起而读书,”“为扫平天下而读书。”

    首先映入众臣眼帘的是大门左右两侧大的对联,不是十分工整,但是霸气无边,很容易感染小孩子。

    qun臣不禁微微点头,再看对联下面小字,落款是李膑,这不就是圣上,果然陛下志向远大。

    李膑带头走进书院,这时正是学生晨读时间,书院里很安静,只有郎朗的读书声。

    qun臣不禁暗自点头,果然是一处绝佳的读书的好地方,这些孩子未来可期。

    李膑正要带大家去别处看看,房玄龄突然停住了脚步,众人不解,李膑也回过头来。

    “房相,你这是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长孙无忌问道。

    房玄龄摆了摆手,说道:“你听,学生们读的不是千字文。”

    嗯?不是千字文,这个时代启蒙读物只有千字文。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组成,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启蒙读物。

    “他们的读的不是千字文,你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房玄龄说道。

    众臣倾听,果然不是千字文,而是三字成句,比千字文更加朗朗上口。

    房玄龄对书院院长说道:“学生们读的什么?”

    院长连忙回答道:“这是陛下编写的《三字经》,连夜赶制,今天才到学校的,老师们领着读呢!”

    《三字经》?房玄龄来了兴趣。

章节目录

大唐之平推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大唐李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唐李膑并收藏大唐之平推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