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台湾安家落户,若是不行,便当是出海避祸了吧!”

    李明勋微微点头,说:“如此甚好,你不会后悔今日的,接下来你便帮我办差事,把沿河这些船坊的木料、钉料、漆、绳,反正只要是用在造船的、修船的,能买多少买多少,三日之后,我一并带走。”

    钱锦一咂摸,说:“哎呀,这怕是要花上万两。”

    李明勋哈哈一笑:“钱不是问题。”

    钱锦越发肯定李明勋方才说过的话了,也越发愿意相信他招揽自己去台湾是为了造船,如果要骗自己,总不能花上万两白银买这些材料吧。

    “好,我手下还有两艘沙船,一并与您去台湾。”钱锦当即说道。

    旅洋船坊。

    李明勋坐在桌子前,看着一个敦实的男人跪在自己面前,他看起来三十余岁,穿着一件不合身的薄袄,两只手上满是老茧。

    “东主爷,小人叫张老六,没有大号,家里有老婆和两个孩子,大娃十四了,是个学徒,小女娃才七岁,都跟着东主爷走,在船坊干了七年了,是个铁匠,但凡船上用的钉子,无论铜铁的,俺都能处置妥当了,他们都能替我担保!”张老六认真的说道。

    李明勋看见他后面站了七八个人,其中两个已经是录用的,便说:“好,先按照丙等工匠发钱,一月一两八钱,去了之后再测试手艺定薪资。”

    说着李明勋把写好的码子递给张老六,又递给他五斤左右的一包米。

    张老六问:“东主爷,这是啥?”

    李明勋说:“五斤米是你到台湾之前的口粮,自己做成干粮饭团,路上吃用,这个竹码子是你的工号牌,到了台湾,凭牌子发口粮、薪资和十亩地,拿着牌子买米,买一斗送一升。”

    张老六咧嘴一笑:“还有这好事儿,谢谢东主爷。”

    “东主爷,小人叫王喜贵,二十五,是船坊木匠,本地人,只我一人跟着东主爷走。”一个高瘦汉子说道。

    李明勋问:“你家中老婆孩子不去吗?”

    王喜贵咧嘴一笑:“俺没娶媳妇儿呢,父母都跟着兄长嫂嫂过活。”

    李明勋点点头:“暂定丁等,月银一两二钱,这是你的工号牌和口粮,另外,你的安家费怎么算?”

    一群人乱做一团:“还有安家费?”

    李明勋道:“家人不去的有安家费,若是没有,这一去五年,你们能安心干活?如王喜贵这般,安家费是五两,当然,若是不要银子,便是三石糙米。”

    钱锦补充道:“本地人才能领安家费,外地的不能领,还要留下地址,立下字据,找好保人,若是拿钱跑了,官府可是要缉拿的。”

    王喜贵却没有要跑的心思,说:“俺要米,三石米,也愿意签字据,他们几个都可以担保。”

    一整天,李明勋都在登记造册,算起来已经有八百多工匠愿意前往,其中过半是全家搬走,加上他们的家人,两千余人,李明勋不仅感慨,幸亏说服了钱锦,他还有两艘船,否则又要想办法弄船了。

    马上到尾声的时候,茶棚的老汉跑了过来,有些着急的说道:“李掌柜,坏事儿了,那典史听到许多人要下南洋,已经骑马赶来了。”

章节目录

明末之七海腾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且看昨日风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且看昨日风华并收藏明末之七海腾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