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没错!

    他便是那个指示李予出来说话的背后指使者。

    但是当李予被董卓刁难,一直到他被人杀死,王允都没有踏出一步的意思。

    正如李予自己所自知的那样,当董卓出头的时候,他,便立刻被彻底的放弃了。

    说虚伪也好,说他现实也罢,王允都只能苦笑一声,不敢在这个时候去触霉头。

    他身上的责任毕竟是重大的,而且距离最终计划的关键时刻愈发的接近,为了大局观,他不能也不会为其说情和出头的。

    牺牲一人,与计划付诸东流二者之间,孰轻孰重,王允还是分的清的。

    怪,就只怪李予他言语不当,以及他运气不好!

    不过...,这个人还算机灵,临死也没有说出自己来,那么,他的家人,也就可以放出来了。

    到时候,找个地方,让他们做个富家翁,也算是李予的补偿。

    快了,快了!

    江山沦丧,日月无光;宗庙屠毁,巨奸篡国...这样的日子,不会持续太久的!

    董卓倒台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皇权归还,指日可待。

    到时候,就是这些因为光复汉室而死在路上的忠臣,都会得到属于他们本该有的荣光!

    至于说...

    那些自甘堕落,甘心成为董卓那魔头爪牙的家伙,到时候,老夫也绝不会轻易放过。

    哪怕是你...

    老夫,亦不会姑息分毫!

    大汉的尊严,必须用血,来洗刷!

    无论是谁,在大汉的荣耀面前,都得...让路!

    浑浊的老眼,在因为自责沉默不语的蔡邕身上一扫而过,王允眼眸之中,闪过一丝寒意。

    再忍忍,只需再忍忍,过去以后,他们的策略,也是该逐渐的,硬起来了…

    手掌松开,想着日后荣誉加身,风光无限的场景,王允老脸略微的红晕过后,迅速的恢复了淡定。

    虽然李予死了,但是至少接下来,计划的实行已经不再有阻拦。

    扫了扫四周,全是沉默的朝臣,面色都努力保持着镇定。

    权倾朝野的董卓,这段时间抄家灭族的事情,可完全没有少做,朝廷上下怨声载道,却敢怒不敢言!

    眼眸一道亮光闪过。

    这对于他来说,显然不具备着什么问题。

    目光与场内一心腹悄然对视。

    那人顿时心领神会。

    “臣以为,围猎之行,当为举行。”说话之人,乃是世家出身,有些名望,容貌刚毅,眼神亮而迫人,有威势。

    ?此刻,他已经道明了来意。

    “哈哈哈,好!诸公可有反驳的?”同样心想围猎的董卓,咧嘴一笑,甚为满意。

    ...

    “...”

    奇怪...

    这些老臣,都在想什么?

    今日居然都蓦然不语,都同意天子参加围猎吗?

    难道他们不知道主公是借此更进一步的宣扬自己的威势吗?

    还是单纯的被主公杀人所震慑到了?

    站在董卓下手位最接近他的李儒,眼眸微沉,心中隐隐有些不对劲。

    只是,到底是对董卓有利的,他也没有太在意。

    瞥了一眼躲在更后面的贾诩,没好气的他瞬间转移了注意力,忍不住抿了抿嘴,眼角一阵抽搐。

    这家伙...

    果然,还是那么的低调啊!

    贾诩虽然谋冠九州,阴毒,厚黑,但是他低调,专一,重视家人,即便是在朝堂上,也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

    不好色,不贪财,不恋权,只望有作为,这就是贾诩,这种人很少有缺点,也让人抓不到缺点。

    汉阳人阎忠,便曾在贾诩年轻的时候,就说过贾诩有张良、陈平之才。

    兴汉三杰中,人人如杰,结局却各不相同。

    萧何,深知伴君如伴虎,他知自己功高盖世,无以复加,所以选择‘自污’,来毁坏自己的名声,得以自保。

    张良进退有度,深谙‘不伐其功,不矜其能’的道理,淡泊名利,以明哲保身。

    韩信虽调兵遣将无人能比,但心怀妇人之仁,他没有张良那种算无遗策的计谋,也没有萧何那种老辣的政治手段,所以刘邦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帝王铁律用在他的身上。

    武威郡姑臧县,这个有毒士、鬼才之称的贾诩,就深懂为人之道。

    汉末,谁敢说没有自己就没有三国?贾诩就是其中之一。

    王允连环计除掉董卓以后,大汉的社稷,其实还没有彻底崩坏。

    当时长安文有王允、杨彪、黄琬、蔡邕、马日磾等,武有皇甫嵩、朱雋、卢植、吕布及其手下诸将等,大汉完全有中兴的机会。

    李傕、郭汜等人因畏惧而遣使诣长安求赦免,王允刚直拒绝。

    就在李傕等人不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白马掠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琅骑竹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琅骑竹马并收藏白马掠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