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了五十个勇士,其有锦衣卫的六个暗探。五十个武士,再加二十名船员,一艘四百石的海船,这是他们底气。



    连这艘海船,还是京极高数用光了自己的脸面,从下属的井户家族借来的,期望凭借在大明劫掠,能够大赚一笔。



    十月十五,也是朱瞻基结婚后的第五日,他们已经从石见的自然深水港温泉津出发,前往对马岛与大军汇合。



    朱瞻基计算了一下时间,现在已经是十月底,要是不出意外,十一月旬,倭寇的大军有可能来到大明。



    只是还是追踪困难,如果没有新的情报转回来,很难提前预知对方的目标。甚至很有可能,他们只是在朝鲜劫掠一番回去了。



    虽然朱瞻基已经在重新布置大明的海防和情报系统,但是受限于这个时代落后的通讯方式,想要获得后世的海防效果,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殿下,陛下还没有歇下,着你到乾清宫见驾。”



    朱瞻基把纪纲传回来的情报整理了一下,让李亮拿在了手里。



    以前看电视的时候,那些贵族喜欢把东西放在袖子里,平民喜欢把东西揣进怀里,固然也对,但是其实大部分不到这样的。



    明朝建立之初曾力图消除元朝蒙古族服制对汉服的影响,悉命复衣冠如唐制。但未能完全贯彻执行。因为传统和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直到洪武二十六年才开始确定了许多服制。



    由于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衣着材料有所改善。明代官员的主要首服沿用宋元幞头而稍有不同。普通百姓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承袭了传统服饰样式,并且品种十分丰富。



    但是真正的有着宽大衣袖的直裾和曲裾,却很少人穿,因为太不方便了。不管贵族还是平民,都逐渐习惯了窄袖和直袖,不仅更方便,也节省布料。



    只有在盛大节日的时候,或者是婚礼,祭拜的时候,才会真正的复古,穿那种裾袍。



    可是这个时代是没有口袋的,大部分平民会在腰里系一个腰带,在怀里揣一些小东西,但是东西装多了不雅观。



    至于在袖子里面放东西,朱瞻基只是在朝堂见过,日常生活没见过谁把东西放袖子里。



    穿广袖裾袍是为了好看,你袖子里面放了东西,直接坠了下来,如何飘逸的起来?



    何况袖子里面的倒扣口袋为了东西不掉出来,设计的口小底大,拿东西根本不方便。



    所以,朱瞻基也只遇到了朝会的时候,大臣们奏章,从怀里掏东西不雅观,才会从衣袖里拿奏折。



    贵族们一般都会随身携带一个荷包,装一些小东西。而且几乎没有哪个贵族会随身携带钱物,钱物自然会有随从带着。



    朱瞻基身为太孙,从小到大身从来没有装过钱,不管是金银铜,都是沉甸甸的,带在身会碰的响,有失风度。



    他的衣服也没有口袋。一个口袋都没有。身除了压住衣摆的玉佩,连荷包都不会带。



    乾清宫东暖阁是朱棣长住的地方,也经常在这里会见亲近的人,或者是处理公务。



    朱瞻基来的时候,他已经解掉了头发,随意地扎在背后,看来是要睡觉了。



    “纪纲传来消息了?”



    朱瞻基点了点头,从李亮手里拿过了纪纲传回来的情报,分门别类简单跟他分析了一下具体情况。



    朱棣听完后沉吟了一下问道:“水师我已经交给你了,你有没有想好该如何应对?”



    “这次不管倭寇会不会来我大明,孙儿都已经决定直捣黄龙。如今海军北海水师的第三舰队,东海水师的第二舰队都已经在进行配合演练,能有实战的机会,实在难得。孙儿准备先让北海第三舰队前往耽罗岛(济州岛)搜寻倭寇行踪,若是倭寇敢来大明,截断他们的退路。第二舰队前往琉球,搜寻倭寇。而孙儿率第一舰队沿海设防,以待来敌。”



    “想法是好的,但是执行才是最重要的。你接管水师,却还未亲历各地水师巡视。我给你两个月的时间,过年之前,你要回京来。”



    朱瞻基没有想到朱棣如此轻易同意他随军出发,高兴地说道:“孙儿遵命。”



    朱棣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倭寇乃亡命之徒,切不可大意,宁愿无功,不可有过。”



    身为一个皇帝,能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把他这个孙子的名声看的更重要。



    朱瞻基第一次单独领军,没有遇到倭寇还好,要是遇到了,却没有取得好的战果,那对他的名声影响太大了。



    朱瞻基站起身坚定地说道:“孙儿定不会让爷爷失望,让大明失望!”



    (朋友来访,半夜醒来更了一章,明日陪他们出去玩,我尽量抽时间更第二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的大明新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摇摇-欲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摇摇-欲坠并收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