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让马迪有些失望,因为这不是哪座大殿,而只是兴庆宫外面的一块空地。



    重重人群围着那个将太孙带天去的滑翔翼,却没有一个人敢靠近。



    朱棣这个时候围着这个两米多高,像一个大翅膀的滑翔翼细细观察,想要从这些构架面看到能天的秘密。



    第一眼看到这个东西能载人天,朱棣的心里其实震撼不任何人小。只是当时担忧朱瞻基,所以掩饰住了这种情绪。



    待朱瞻基没事,他也发泄了一番,这个时候,觉得此物甚妙了。



    能够把人带天,下面的人却箭射不及,甚至连神机营的火铳都无法形成威胁。



    如果此物能遍布军,此后想要了解敌情,将易如反掌。



    所以,在了解到这个东西主要是马迪做出来的时候,他有心问问他。至于朱瞻基那边,现在面子还有点拉不下来啊!



    看到马迪的第一眼,他也楞了一下,因为这个小家伙年纪还小,身材不高,此时脸还挂着泪珠,简直跟个小姑娘似的。



    是这么一个孩子,弄出了如此神物?虽然这个滑翔翼能做出来主要是因为朱瞻基,但是却被朱棣刻意给忽略了。



    马迪被两个内侍架着,如在云里雾里,不管朱棣问什么,都是一五一十地全部回答了出来。



    虽然因为害怕,说话难免颠三倒四,但是因为年纪小,朱棣倒没有责怪他。



    知道此物能大批量复制,想要天也只需要简单培训,朱棣的心情更好了。



    临走之时朱棣还安慰他:“不可因今日责难心怀不忿,今后用心做事,朕少不了你们马家的富贵荣华。”



    马迪双臂被架着,完全没有一点形象,不过还是记得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回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微臣定当以此为戒,今后用心做事。”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太孙并未开府,给你挂个王府教授的职衔不伦不类。不过你年纪尚幼,敕命你为工部军器局正九品大使。”



    马迪因祸得福,朱瞻基则是彻底悲催了。



    孝经一共九千多字,十遍是九万多字。这可不是硬笔时代,用毛笔写九万多字,还要工工整整,这恐怕是一个月都完不成的任务啊!



    年幼时朱瞻基练字,一分钟左右,也写三四个字。当现在能写六个字,一个小时也不过三四百字。



    而且写毛笔字还累,写一会还要停一会,一天写十几个小时,也不过三四千字。



    这是足足要往一个月写。



    考虑了一下这个工程量,朱瞻基还是决定把铅笔拿出来。



    他前世曾经在马德里看过一次欧洲古代化展,那次也见识到了古法制作鹅毛笔的方法。



    但是鹅毛笔跟铅笔相,如果字迹不是为了长久保存,根本毫无优势。



    首先,鹅毛笔的制作麻烦,需要不时蘸墨水,笔尖容易损坏。



    而且欧洲的字是字母,所以连贯起来写速度较快。可是东方使用的是方块字,一笔一划,鹅毛笔写这样的字根本是灾难。笔尖削不好,能把一张纸划的全是洞,用起来毛笔还费力。



    所以,真正实用的还是铅笔,而且石墨也不难找,宋代时候国古代的制墨技术已经成熟了。



    只需要将现在生产的墨,减少一些胶和松香的成分,再制作成长条形,能直接书写。



    等他想要吩咐下去,却发现自己身边的太监们一个个都伤了,只能让金阔这个大太监出马了。



    听了朱瞻基的要求,金阔点了点头说道:“本来内库有一仓库墨,殿下既然有特别的要求,老奴走一趟。只是今日怕是赶制不及。”



    朱瞻基叹了口气说道:“我是想要偷工减料,最少也要认认真真地抄一篇吧,要不然,皇爷爷真要打我板子了。”



    待金阔离开,朱瞻基又以要开始写字为由,劝走了张氏。



    张氏对他可真是没话说,但是她的爱对自己来说,真是幸福的负担啊!



    薛尚宫没有要其他人帮忙,亲自帮朱瞻基研墨。“殿下,你自小老成,但是怎么越大越不省心。今日太子妃可真是被吓到了。”



    “好了,好了,孤知道了。刚将母妃送走,你别再啰嗦了。笔来……”



    薛尚宫看朱瞻基不耐烦的样子配左边的黑眼眶,显得格外滑稽,忍不住一笑。“好了,奴婢不说了,省得惹了殿下的厌烦。”



    朱瞻基扭头斜瞥了她一眼。“怎地孤还听出一股幽怨,你是想通了?话说,我们现在像不像红袖添香啊?”



    薛尚宫羞了,丢下墨块说道:“奴婢去换了风花雪月四女来吧,她们也都记挂着你呢!”



    (一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的大明新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摇摇-欲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摇摇-欲坠并收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