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这三个方面,不论这个社会如何发展,都不会脱离皇帝的控制。



    当然,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因为控制,是整个社会最复杂的技能。



    朱高燧原本以为自己会受到朱瞻基的推脱,因为他也想要参与海贸,等于是从朱瞻基的碗里抢食。



    但是他没有想到,朱瞻基似乎对这能赚几百万白银的生意毫不在意。一点推脱没有,跟他详细说了去高丽和东瀛做生意的一些诀窍。



    以至于出了别院,他都还有些心神不定,猜不透朱瞻基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如果说朱瞻基愚蠢,他是绝对不相信的,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赵时春也猜不透朱瞻基的想法,不过现在人多嘴杂,他强忍着疑问,一直跟朱高燧回到了赵王府,才忍不住叹道:“老朽活了四十多年,今日却看不懂太孙的心思。他还承诺可以让人去宁波市舶司联络余先,介绍门路,这跟我们开始所想的,完全不同。”



    朱高燧本是个武人,不善谋划,也不善阴谋诡计。听了赵时春的话,他苦笑道:“我这个侄儿真不简单,让人摸不透深浅啊。不过他既然答应了帮我开拓商路,应该不会有变。只是这出一成,进三成的税,要的可一点也不少。”



    “有赚才有税,即使交了三成,我们还能赚的更多。只是这么多银子,难道太孙真的一点也不在乎吗?猜不透啊……”



    朱高燧这个时候笑道:“他既然舍得给我们一条商路,先把银子赚到手才是正理。既然猜不透,不猜了,我不相信他敢蒙骗我。你安排一下,让赵全跟着大军回应天府,争取早日把这件事给确定下来。”



    赵权是赵时春的侄儿,替赵王府管着不少的商铺,也算是赵王面前的红人。



    不过开拓商路事关重大,赵王能把这件事交给赵全,也是看了赵时春的面子。



    赵时春谢过之后,才又问道:“那汉王那边……”



    “该怎么应付还是怎么应付,不过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我们还是不参与的好。在没有摸清我这个侄儿的底细之前,还是不要站在他的对立面。”



    行在所里,朱棣一直睡到日三竿才起床。



    这次的北征,也让他真实体会到,自己已经老了。靖难之役之时,连续行军,恶战,他都从来没有感觉到累,但是这次只是行军,已经让他觉得力不从心。



    不过,这次的大胜还是让他精神焕发,昨日回到北平,还跟随军北行的昭懿贵妃大战了三百回合。



    见朱棣醒来,偎依在他身边的昭懿贵妃才坐起身来,招呼了旁边值守的宫女和太监们来伺候起床。



    王彦抱着一叠奏章进来。“陛下,今日一早,随驾的大臣们已经恭候在行在所大殿,恭候陛下大驾。”



    朱棣摇了摇头说道:“昨日迎驾时,朕不是已经讲过。今日秋,先欢庆佳节,有什么话,明日大朝会再说。去,让他们散了,朕也是人,也想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这些都是借口,只有朱棣自己心里清楚,他的身体疲惫不堪,需要好好静养一天,才能应付明日的大朝会。



    徐皇后大行之后,朱棣再也没有立皇后,昭懿贵妃虽然是张玉的女儿,但是朱棣也只是立了一个贵妃,让她以贵妃的身份管理后宫。



    张氏家教甚严,虽然出身名门,却并不娇纵,是个省心的人,也备受朱棣宠爱。



    伺候了朱棣吃过早饭,她不让朱棣躺回床,而是娇缠着朱棣到行在所里走了一会儿。



    行在所也是后世的紫禁城,只是因为没有迁都,所以规模远不如后世规模宏大。



    而且现在这里绕山环水,绿树成荫,可以说是北平景色最秀美的地方。



    在树荫里走一小会儿,朱棣也觉得精神活泛了许多,这才问起了张贵妃。“最近北平可有什么趣事?”



    张贵妃想了想笑道:“大军北征,行在所整日都是为大军服务,有一些趣闻也都是跟北征相关。妾身身处深宫,你问妾身,岂不是问道于盲?”



    朱棣也笑道:“正式因为你身处深宫,所以你知道的事,才是真正的大事。”



    见朱棣这样说,张贵妃止笑说道:“陛下这样说,妾身倒是觉得有一件事较蹊跷。最近一段时间,太孙在草原连斩四十三人,已经传遍了北平,甚至大明各地。太孙是陛下最器重的后辈,连斩四十三人,虽然勇武过人,但是如今传播太广,于名声有碍啊!”



    朱棣笑着摇了摇头,不以为然地说道:“基儿肖我,岂会在意这些风言风语。只是背后推波助澜之人,其心可诛。”



    (断了一周,状态一直没有调整回来,现在终于写出来了,希望下一章更顺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的大明新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摇摇-欲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摇摇-欲坠并收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