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进行改进强化之后,最高年产一万五千辆不成问题,只不过以目前的工人数量,却是无法达到这个产量的,但年产三千辆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也是说一天可以生产出十辆。



    改装车间和生产车间合并,空出来的改装车间厂房则被新购买的大批设备填满,真空电弧熔炼炉,轧钢机,液压机,压铸模具和压铸机等等大量按照一定的规律布局,整齐的安放在巨大的车间内。



    在公司下忙着车间整合调整,采购设备物资的时候,陈默可也没有闲着,生产线调整完毕可以投入生产,而原本的防弹越野车的研发可并没有成功,并不能直接进行生产。



    所以,陈默当日在下达了车间调整和设备物资采购的命令之后,当即便投入了新车型设计图纸的修改当。



    陈默最先修改的目标是发动机!



    这部在发动机小组成员们的努力和小组负责人艾迪科特的压制下,历时多年才终于面世的新型发动机,还远没有达到最强状态。



    在艾迪科特的有意操控之下,之前发动机的研发一直是分开进行,几名小组研发成员各自只负责自己的那一部分,明明已经研发成功,艾迪科特却一直隐瞒,直到最后在小泰勒的施压之下,才不得不应付的把新型发动机整合制造了出来。



    但此前一直没有经过系统的测试和调整改进,发动机的潜力根本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根本是一个不完全版本。



    如果让发动机研发小组按照正常程序来,测试,调整,验证,修改,等到最后把发动机调校到最强性能,至少也得数月时间。



    而陈默则不然,不说他掌握着领先当前世界超过二十年的先进科学技术,其自然也包括最顶级的超级汽车发动机,光是陈默本身无发达的大脑,超越绝世天才的超强记忆分析和计算能力,让他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找出这款不完全版本发动机的缺陷和不足,并加以改进,将发动机的性能完全激发出来,达到最佳状态。



    完成了发动机的设计修改之后,陈默便将完全版本的图纸交给了研发部,让他们开始着手发动机的自主制造工作。



    有了发动机图纸和相应的生产设备,发动机的制造并不难,发动机研发小组本身具备单台发动机的制造能力,现在只不过是投入量产而已。



    在汽车行业发达的米国,真正难得的是高端技术,而已经有了图纸的情况下,投入批量生产并不难,相关的生产设备很容易可以买到。



    陈默在最开始列出的采购清单,早已经把发动机生产设备加了进去,所以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全套的发动机生产设备很快到货安装完毕,第一台完全版本的发动机被迅速的制造了出来,安到了那台之前一直外强干的样车。



    结果很显然,在陈默这位能够和托尼·斯塔克一起研发钢铁战衣的超级天才科学家的改进下,这款新型发动机的性能相之前有了巨大的提升。



    这款改进之后排量达到4.0T的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足有650马力/6600rpm,峰值扭矩为750Nm/4500rpm,别说是驱动这辆3.5吨的防弹越野车,算是再重一倍也没有任何问题!



    有了一颗如此强劲的心脏,这款之前还表现的“虚弱”无的防弹越野车如同重新换发了第二春。



    强劲的动力让它无论是在加速,爬坡,越野,还是最高速度方面,全部都表现的极为令人惊艳。



    如果不是车身略显臃肿厚重,谁也不会相信,这款加速迅猛,爬陡坡如履平地的强悍越野车,竟然会是一辆重达3.5吨的防弹越野车,这完全颠覆了防弹车一直以来的笨重形象。



    看着那道在测试场肆意奔驰,灵活迅猛的厚重身影,所有在场的人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汽车行业这么多年,他们对汽车的了解绝对要超越绝大部分人,他们可以肯定,当前市场的任何一辆防弹车都无法达到如此程度。



    并不是没有车的发动机马力和扭矩他们的更强,但那都是尺寸更大,车身长度接近六米甚至超过六米的超大型防弹车,甚至可以说是民用防弹装甲车。



    这些超大型防弹车的车身巨大,装甲厚重,看去跟军用装甲车差不多,非常的张扬,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开的是防弹车。



    这些笨重的巨大家伙安装的都是V8甚至V10发动机,马力强大的同时,巨大的车身和厚重的装甲也带来了更大的重量,所以虽然马力他们的V6发动机更强,但需要负担的载荷却更大,反而普通的防弹车更加笨重。



    而相近尺寸,车重相当的大型防弹车,却没有一辆能够在动力超越这款搭载了陈默亲手改进的新型发动机的防弹越野车。



    在防弹性能相当的情况下,自然是动力越强劲越好,毕竟购买防弹车的人都是为了在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的钢铁战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钢铁战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钢铁战衣并收藏我的钢铁战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