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大明钉子户最新章节!用过精细的早饭,王越提议游历上海县城,美其名曰体察民情。

    其实就是旅游,作为旅游爱好者,来到这原汁原味的江南古城,当然要游历一番。这可不是后世的旅游景区,这是古人真实的生活环境,而且上海县城后世已经基本消失了。

    王越只是带着机要秘书李雪珠和贸易公司的几个人,在四名警卫连士兵的保护下一起出行,潘家派来的小厮毛福生的作为向导。

    毛福生首先带着王越游览的是文人必到之地,上海县学、魁星阁、敬业书院和文庙。他想着这位巡抚大人一定是两榜进士出身,这样的地方肯定是要看看的。

    其实王越纯粹是当古迹看待这庞大的建筑群的,看完了人文景观,毛福生又带王越游览上海县城的主要街道。

    王越一行人的奇装异服,引起街道两旁人们的指指点点,王越却不以为然,招摇过市。虽然一行人奇装异服,可是他们衣着光鲜,气色红润,一看就非等闲人等,所以没人敢上前围观。

    上海县城毕竟只是县城,而且是江南县城,所以街道并不宽阔。

    经过桥头路头的时候,王越注意到有很多破衣烂衫的人聚集在桥头和茶馆,一个个面有菜色,但看样子却又不是乞丐流民,便问毛福生。

    “启禀王大人,这些都是织布的机工,也有染匠、砑匠。”毛福生说本县的“吃棉布饭”的工匠有三千多人,大多数都是计日取酬的散工。

    毛福生又道:“最近棉布行情不好,机户们自己都快开不了锅了,还有谁雇用匠人。”

    王越问道:“棉布卖得不好?”

    “去年开始棉布行情就很差。布卖不起价钱,”毛福生说道,“不光是机户、机工倒霉,就是乡下种棉的村民日子也不好过――布卖不出钱来,棉花就更卖不出价钱了。”

    王越觉得江南棉纺织业凋敝,从侧面反映出大明的经济出了问题。其实他知道却不愿意承认,这些人其实也是起点城大量倾销现代布匹的受害者,只是因为时间短,现在影响还不大。

    一行人又走到县城内的太卿坊的一处大宅――俗称“九间楼”的地方,毛福生小声说道这就是徐光启的老宅。

    徐光启已经于四年前去世,作为这个时代中国比较少有的“睁眼看世界”的人物,王越还是非常敬仰的。

    毛福生告诉王越,在上海县的跨海门,也就是南门外康衢里,有徐家的“双园”,那是徐家的祖业,现在是徐家的菜园和桑园。

    在北门外有一处桃园,种了许多桃树,收成很不错。桃园旁边还有五十亩的红薯地和菜地,就是这块地征给了县里作为松江总兵府驻地。

    甘薯从闽广一带传入江南就是徐光启在当地首先种植成功的。

    徐家在法华镇还有一处农庄别墅,名为“后乐堂”,此地又是徐家的祖茔所在地。

    这么多徐家的产业,王越不禁想到了“徐家汇”这个地名可能就是由此而来。

    中午就在县城最好的一座酒楼进餐,毛福生当然不能跟巡抚大人同座,同席的是贸易公司几个工作人员。

    “张忠,你们的工作要尽快开展起来。”

    等菜的工夫,王越对现任上海贸易分公司经理张忠道。

    这位张忠,二十一岁年纪,原来是张子筠陪嫁过来的小厮,算是英国公府的家生子。张忠来到王家后,王越同样给他改变了身份,人身依附关系,成了合同制。

    张忠从小就在英国公府长大,以为王越这样的行为是要将他赶出家门,因此哭的稀里哗啦。不仅仅是张忠一人,那些陪嫁过来的丫鬟仆人,也有不少转不过来弯的,所以王越很是做了不少思想工作。

    张忠曾经做过英国公府商铺的伙计,经营的正是起点城的商品,因此王越让他去贸易公司工作。这张忠为人机灵,也有一定的基础,上手很快。因为张忠对京师熟悉,所以李茂昌逐渐把京师的业务都交给他打理。

    这次王越南下开展江南业务,李茂昌推荐的就是他。

    “姑爷,小的刚才在街面上转着,就已经想的差不多了。”张忠习惯这样称呼王越,他的父母都还在英国公府当差,那些陪嫁过来的奴仆大多是这种情况。不过现在和王越同席,张忠还是有些拘谨。

    王越鼓励道:“说说你的想法。”

    “咱们起点城的货物不愁买家。”说道这个张忠才露出了自信的神色:“要想尽快将货物铺开,就要借用当地大商家的现有的渠道,就是姑爷说的代理商。刚才小的在街面上看了看,我们起点城的商品已经有人在卖了,但量不大,应该是从北方贩运过来的。”

    “小的觉得仅仅依靠别人的渠道,也不是长久之策,咱们自家也要建立渠道。尤其是松江、苏州、南京、杭州这样的大城市,我们都要建商行,那些县城之类的小地方就由他们去经营。”

    王越听着不住地点头:“很好,就按你的思路去做,不过江南的总部就设在上海县。”

    王越如此重视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钉子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九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九祯并收藏大明钉子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