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甚至不寒而栗。然而,在陈应的构想里,最理想的战争模式应该是这样。

    数千上万门重型火炮对着敌人的阵地,没完没了的轰;

    数以万计的机枪手没完没了的扫射;

    最好再是数以万计的坦克一线平推。

    在绝对的优势面前,什么谋略,什么战略战术,什么阴谋诡计,通通都是渣渣,火力至上彻底压制才是王道。

    陈应非常喜欢前苏联气势磅礴的鬼畜打法,打不死你也要吓死你!话说,跟苏联硬碰硬的打过的德国和日本,几十年后想起老毛子都还两股战战尿意甚浓,这就是陈应想要的效果。不过在唐朝想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首先重机抢没戏,后装线膛枪鬼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弄出来,大炮现在有一点了,但是离“几百门”还差得远,没办法,严重的火力贫血啊!

    所以陈应想到了火箭炮,这玩意好啊,火力超级凶猛,十几门多管火箭炮同时发射,半边天都是红的,而且便宜,皮实,有支架能发射,没有支架也能发射,弄丢了发射架点把火都能射,不将它弄出来简直没天理了。

    所以他不遗余力的支持大家大搞火箭炮,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几十辆多管联装火箭炮朝敌人倾泄流星雨的壮观场面。

    可惜这玩意不是这么好搞的,折腾了三年多,那些工匠只能他弄出了一堆特大号弩箭,这玩意六尺长一支,拥有一个类似迫击炮炮弹那样的弹头,里面装填着的火棉胶和一定数量的火棉充当炸药,然后就是一根长长的铁管子充当平衡杆,铁管子后面还有四片飞翼起到平衡作用。

    十六根发射管被煅焊在工字钢构成的发射架上,装上四轮马车,这个发射架是可以活动的,摇动手柄就可以将射界调高或者调低了。

    每一发炮弹后面都连着一根长长的引信,燃烧速度非常快的那种,发射的时候用火把一燎,就会看到十六枚火箭嗖嗖嗖一古脑的全射出去了。

    陈应初见这玩意儿的时候捂着脸默默的走开,说这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火箭炮,太土了,土得不忍直视。

    不过,不可否认,这种便宜到渣的武器,反而是对付李世民人海攻势最好的办法。

    现在这种新式武器,根本来不及检验。就被陈应命人从疏勒学院拉了出来,为此陈应还亲自下了一百五十万贯的订单。

    虽然这枚火箭弹便宜,不过只是相对而言。每枚相当于六千多文,几乎与大唐的一头牛等价。

    关键是这玩意射速极快,如果将火箭弹固定的四轮发射架上,不到三息功夫,就能射出十六枚,如果几千枚排在一起,那也需要十数息功夫就能发射出去。当然,十数息几千头牛就飞出去了。

    一百五十万贯听上去不少,实际上火箭弹还真没有多少,勉勉强强不到三十万枚。

    其中十万枚运输到成都。

    成都已经光复,这些蛮兵占领成都之后,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些蛮兵根本就没有想过要退出去,他们把这里当成了家。

    于是,成都城破坏倒不是非常严重,只是留下了满地的黄白之物,臭气熏天。

    长江边上,一个非常简易的渡口前。

    一排十数艘方艄大船,正在紧张的改装着。

    由于火箭弹的尾焰非常大,这些便宜掉渣的方艄船也是一次性的。

    庞玉望着不停地将铁架子固定在船舷上的工匠,望着寻相道:“这玩意行吗?”

    寻相没好气的道:“把吗去掉,陈大将军从来不干不行的事!”

    “对了,现在已经不是陈大将军,而是陈大元帅!”寻相望着下面的工匠道:“速度快点!”

    扶桑联军在快速渡河,他们为了渡过长江,在十数个渡口,打造了数十座浮桥。陈应就是要让李世民的联军分割在长江南北,首尾不能相顾。

    PS:战斗过程还需要写吗?不写下一章完本了!

章节目录

盛唐血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tx程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tx程志并收藏盛唐血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