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回鹘可汗的信由使者携带着赶到河东时,皇帝已经进入了大虞的北都。 



    太原附近独特的盆地地形,不仅赋予了这里易守难攻的军事属性,汾水和晋水的交汇更带来了养育万物的水分更滋养了这里的肥沃。



    北都太原府,大虞王朝所崛起的城市,皇帝站在城墙之审视着高大厚实的城墙,以及城来往不绝的人流,回想着当年大虞太祖在这里起兵时的盛况。



    太原,从来都不是一座寂寞的城市。



    这里因为地理位置特殊,一直以来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同原王朝博弈的焦点。



    自春秋建城以来,不知道多少兴衰在此地演。到了北齐北周南梁并立的大争之世,晋阳更成为北齐的别都,是北齐与北周角力的总后方。



    原本的晋阳城在晋水北岸,周长六里,北齐时另在汾水东岸修建一座新城。



    前朝之时将新城定名为太原,老城依旧以晋阳之名,双城并立的雄壮格局更加令人仰视。李旭行走于太原的城墙之,望着西南方向的晋阳老城,心里颇不宁静。



    相于击败日薄西山的回鹘人,李旭想得更多的还是怎样治理这个天下。



    旧的体制已经无法再有效的治理这个国家了,如果李旭那位便宜祖宗太祖皇帝现在重生,今日的大虞的样子和他当年留下的那个江山除了名字一样之外根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



    支撑王朝的两大根基,军事力量和财政体系都已经完全不同,大虞太祖再世为人只怕会不知今夕是何夕。



    所谓时移世易,天底下没有放之万世不易的道理,李旭很清楚,既然自己已经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那要一直的改下去。



    这世若有什么能够真正不变,或许只有眼前这雄壮威武的晋阳与太原两座连在一起的雄城。



    “真是形胜之地,霸业所居啊。”



    魏博节度使、书令田弘正站在李旭身后,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



    所谓英杰,便是百世之后读到他们的生平过往,都会心有戚戚有所感慨的人物。



    田弘正并不是大虞的什么忠臣孝子,然而站在这先代所修的巍峨城墙之,遥想大虞太祖当年在此起兵的盛景,自然也会有所感触。



    “河东表里山河,地势连绵,若非亲贵险要,不能职守此地啊。”



    元稹看着眼前的雄镇有感而发。



    正因为这种独特的地理形势,整个山西被大虞有意识的分成了三块,北面的云大同至太原晋阳这一代由河东节度使统管,顺着汾河再往南的另一个盆地则划归河节度使管辖,另一边位于太行山南端的长治盆地以及延伸至河北南部的邯郸一带则由昭义节度使控制。



    这个思路和朝廷有意将四川拆分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剑南东川节度使差不多,只不过那个昭义节度使听名字知道是当年关东之乱的后遗症。



    不过现在嘛,昭义节度使基本已经给皇帝身边的那位田弘正吃干抹净了。魏博节度使三代专业在昭义节度使内部拱火搞事,制造下矛盾和兵变,弄得内乱不休。



    现在除了留了一个昭义节度使的空架子应付朝廷之外,整个军镇的里子已经给田老令公吃下。



    藩镇之间的争夺其实更加残酷。



    “我准备在此地设立行台。”



    皇帝转过头低声说道,李旭满意地在田弘正和元稹等人的脸看到了惊讶。



    行台,这个词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了。



    古代地方的行政体系,自秦末废除封建之后,根基便立足与郡县之。但是随着人口繁滋,国家的扩张,郡县制也遇到了问题。



    因为郡实在是太多,央政府几乎不可能对所有的郡直接管理,于是乎必须设立在郡之的行政单位。



    于是有十三州部刺史的问世,可是州部刺史掌握的权力过于集,划分州部时按照地理格局划分,很容易形成割据。



    所谓行台,便是行尚书台的简称,古人所说的“台省”便是尚书台和书省的简称,这两个机构组成了央政府的核心,所以被并称。



    行台制度之始创在曹魏之际,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军事需要,曹魏在辽东、淮南、关、荆楚等多个方向同各方势力对峙,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部门统合各方力量,所以有了最初的行台之设。



    不过那个时候的行台更接近于流动的央政府,是为司马氏完成代曹的功利之举。到了两晋之时,行台成为北方政权经常性设立的机构,也具备很强的军事色彩,往往以宗室强王出任。



    一直到了前朝,行台也是极具军事色彩的一个行政机构,因为前朝之际州郡繁多,为了对抗某个方向的敌人,仅仅依靠一个郡乃至一个州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加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人瘦凋猪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人瘦凋猪颜并收藏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最新章节